地区:NY 纽约
NY 纽约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2012十大国际新闻 十八大引世界关注
[ 编辑:hrsqfan | 时间:2013-01-02 09:05:03 | 浏览:230次 ]
分享到:

\

  1.俄美大选引领世界“换届年”

  2012堪称世界“超级换届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今年换届。普京在3月4日的大选中获胜,俄罗斯开启“普京3.0时代”。奥巴马11月6日成功连任美国总统。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温宪采访感受:伴随“再干四年”的呼喊,头发灰白了许多的奥巴马以小跑姿态跳上竞选讲台,声音沙哑,表情凝重,他及他所代表的美国备感“高处不胜寒”。

  2.南海问题搅动多边  中国坚决维护主权

  菲律宾、越南在东盟区域会议上强推南海争议话题,试图将南海主权争议写入联合公报。中国在维护主权问题上态度坚决,4月派海监船在黄岩岛与菲军舰对峙,6月设立三沙市,12月宣布加大三沙市基础建设。人民日报亚太中心分社首席记者丁刚点评:南海问题关系中国核心利益,如何在维护主权与构建周边安全秩序之间找到平衡是中国未来的主要挑战。某些域外势力也正借此大做文章,这是中国和平发展必须要过的一关。

  3.日本“购岛”闹剧引中日危机

  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4月提“购钓鱼岛”计划,挑起事端。8月15日,中国保钓人士成功登岛。野田政府9月决定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危机升级,中国各地爆发反日示威。日本还不断挑起与韩俄的领土争端,国内右倾化现象引世界担忧。12月,日自民党重新掌权,安倍晋三再次执政。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蒋丰点评:日本对钓鱼岛所谓的“国有化”,换来中国海空公务舰机巡航的“常态化”;日方的“实际控制”转变成中日“交叉进出”,挑战中国,必然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4.叙利亚局势扑朔迷离“阿拉伯之春”动荡未消

    2012年末,最大悬念聚焦于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耐力”还有多长。叙内战激烈,美俄及土耳其、卡塔尔等国在叙展开博弈。而从埃及到利比亚,“阿拉伯之春”国家“革命”后仍在持续动荡。本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焦翔采访感受:“阿拉伯之春”的脚步在叙利亚停滞不前,绝非偶然,巴沙尔并非卡扎菲那样孤立无援,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前景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5.伦敦奥运会中美较量

  7月27日至8月12日,伦敦举办夏季奥运会。美中展开金牌榜和奖牌榜大战。英国《自然》杂志“抹黑”异军突起的中国游泳运动员,该刊物在受到各方声讨后公开道歉。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纪双城采访感受:伦敦奥运会再次验证“体育政治”仍是西方媒体报道的兴趣点。中国人不仅要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在体育政治前台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

  6.中国海军进入航母时代

  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11月顺利完成舰载机起降航母训练。中国正式步入“航母时代”。中国还“上天下海”在科技领域展示雄心。6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6月27日,“蛟龙”号成功潜入水下7062米。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本报记者邱永峥采访感受:今年8月我登上航母,零距离感受到中国海军迈向蓝水的剧烈心跳与步伐。

  7.中共十八大召开  新领导集体受期待

  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15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深情阐述“中国梦”。本报记者刘畅采访感受:十八大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5年前有1135名境外记者报道十七大,今年来了1704人,他们如此关切中国,让我感知到崛起的中国与世界无所不在的动态联系。

  8.欧债危机未解  美国尚在“悬崖”

  11月27日,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减免希腊债务,并向其提供440亿欧元救助贷款。但金融海啸和债务危机仍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蔓延,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风险。当欧债危机未解时,美国“财政悬崖”又给美国经济能否恢复留下悬念。丁刚点评:欧洲人把智慧都用到算账上,越算越亏,越算越补不上财政窟窿。紧缩解决不了发展的问题,钱可以省出来,但发展是“省”不出来的。

  9.朝鲜发射火箭  东亚局势紧张

  在金正恩执政一周年之际,朝鲜12月12日宣布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并将“光明星3号”二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朝鲜称卫星发射成功是朝鲜行使自主和平宇宙利用权利、发展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而美日韩认为朝鲜此举是“瞒天过海”试射远程导弹,引起东亚局势紧张。丁刚点评: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的难度在于,谁也不愿退一步,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进一步,还在猜想着对方下一步会进到哪里。

  10.末日谣言在多国引恐慌

  12月21日,玛雅的历法被曲解成“世界末日”,多国忙于破除“末日谣言”,但也有人将其当成“末日狂欢”和“末日商机”。有国际媒体议论,末日恐慌隐藏着一些民众逃避现实的消极心态。丁刚点评:网络时代,个性突出,似乎没了大广播时代的“一呼百应”,实际情况是恐慌传播的扩大效应远非大喇叭可比。科学在进步,网络在发展,“末日恐慌”的效应反而更强,值得深思。


上一篇:科特迪瓦踩踏事件死亡人数升至61人 全国哀悼3天
下一篇:一中国渔船被日抓扣 我领事促日方善待被捕船员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