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恐归族”的出现,与现实土壤,即社会的功利化有着极大的关联。如果社会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变成了是否有一官半职,有没有房子票子车子时,那些没有“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人自会感受到没有“成功”的自卑和悲凉。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事业未起步或才起步、前途不明朗、钱包空空的年轻人自会感受着“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失意。这种情绪,在面对七大姑八大姨各种询问时,在听到各种“事业有成”的“别人家的孩子”的事迹时,心中总会五味杂陈,甘苦自知。如此种种,最终引致了他们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要不要回家,才会颇费思量。
许多时候,以财富论英雄,只会贬低了英雄的意义。价值多元的时代,成功的模式和标准本应见仁见智。寒门青年,不能一味被所谓的“成功学”支配,为社会庸见所扰。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不妨放下“脸面”,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只要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畸形扭曲却强大的功利化观念才会慢慢消融。要说的还有,相关部门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多一些直指人心的制度关怀,让“没脸回家”的年轻人感受到上升渠道的通畅,感觉到更多希望。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因电脑系统故障导致美国各地航班受到停飞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最新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