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68公里的东深供水工程今年迎来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来,东江水对香港的市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帮助巨大,特区政府水务署署长林天星及前任署长高赞觉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表示,香港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东江水。
“在我们没有东江水的时候,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所以用自己的雨水根本不够用。在以前,大概是1963年、1964年,特别是在旱灾期间,我们要4天才供水4个小时,要实施一系列的制水措施,非常影响民生和经济发展。”林天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1963年和1964年香港遭遇干旱,供水严重短缺,政府实施管制用水措施。严重缺水的困境到1965年才得到改变,当年3月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开始正式向香港供水,当年供水量约6820万立方米。时光荏苒,东江之水输往香港已整整50年。
“50年是个非常好的时机,我们回顾在没有东江水之前的情况。香港有了东江水后,供水慢慢地可以满足需求,这对工商业和对市民都非常重要,我们非常感谢,”林天星说。
据他介绍,目前根据不同年份的降雨量差异,东江供水在香港供水总量中所占比例略有波动,但总的来说在70%至80%之间。至于东江供水的水质,林天星表示,香港的市民比较满意。
稳定和高质量的供水是内地和香港共同努力的结果。林天星提到,为保障东江水的水量及确保供港水安全,广东省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东江流域的三个水库进行联合、科学的调度,在东江流域建立水量水质监控系统等,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供港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的日子最难过,对此感触最深的可能要算经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水荒”的香港人。“1963年香港大旱,严重缺水,4天才有4个小时供水。只有经历过缺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没水的痛苦。”曾在2001年至2006年期间任水务署署长的高赞觉对记者说。
“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一开水喉(水龙头)就有水,认为有水喝是理所应该的,他们不能体会到水的珍贵。”高赞觉说。
据他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楼宇的食水大部分直接由“街喉”供应,每逢制水时期,因为水压低,当低层住户一窝蜂开喉取水时,楼上的住户就没有食水供应,被迫开窗大喊:楼下闭水喉呀!而“楼下闭水喉”也因此成了一句特色的本地话。
“没有东江水,香港就没有办法生存,更不要提发展了。”这位69岁的老先生感慨道。
东深供水工程在建成之后,又进行过4次大规模扩建改造,如今供水能力已经提升到24亿多立方米,并且优先保障香港每年最高11亿立方米的水量。截至今日,东深工程已累计对香港供水超过223亿立方米。
缺水的烦恼被解决了,香港市民现在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水用。不过,在林天星看来,香港人对水安全还是应该怀有居安思危的心态,特区政府水务署也将通过“节水周”等活动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普及节水理念,推广节水文化。
除此之外,香港特区政府还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水务署已聘请香港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气候变化对东江水、对香港水资源的影响。林天星认为,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香港既要做好本身功夫,又要做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合作。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因电脑系统故障导致美国各地航班受到停飞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最新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