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4日,玫瑰、巧克力。这一天,浪漫满城,情侣们绞尽脑汁地折腾着。这个起源于罗马的舶来节,本来的目的只是表达爱意,可却渐渐变调走味,成了奢侈豪华、攀比浪费的“温床”。许多情侣为了凑足形式和相互攀比而落入了商家的圈套。情人节因此成了情人劫,成了为浪漫烧钱的代名词。
当情侣们抓紧时间买电影票、订餐厅时,一股“反情人节”的运动出现,全球掀起了一股“反情人节”浪潮,东西方国家的网友对情人节的怨恨冲天,不约而同地在网络上设立专门对抗情人节的团体。有些政府和商家也加入战团,呼吁民众罢过情人节,甚至禁止庆祝情人节。
文字:陈周
俄、英:青少年禁过情人节
情人节临近,俄罗斯别尔哥罗德省的学校和机构接到通知,禁止它们举办任何形式的情人节庆祝活动,该省的很多夜店和商业机构也被禁止策划相关的商业活动。很多保守派的俄罗斯人都认为,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对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观念培养毫无益处,各类节日活动纯粹只是让商家获利而已。据悉,该项条令已由别尔哥罗德省省长的高级助理和该省东正教主教联合签署。
在英国,一些小学为保护学生,明令禁止学生带情人节卡片去学校。因为担心学生太早谈情说爱,不允许男女学生交换情人节卡片。不过,这个“措施”在英国引起了两极化的反应。有家长支持校长的做法,赞成禁止小学生庆祝情人节,认为送情人节卡片会造成学生之间互相竞争,没收到卡片的学生会感到失落。
美国:“反情人节”活动多
如果说“反情人节”以前只为少数人追捧的话,这一主题在今年却已为更多人接受。美国贺卡集团近些年推出的“反情人节”系列贺卡就取得了不俗销量。这些贺卡有的印着老照片,照片上一个男孩手里拿着一张自制的情人节贺卡,注解写道:“明天小蒂米的心碎了,情人节糟透了。”还有一张卡片写道:“情人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爱的气味,它让我想吐。‘反情人节’快乐。”
娱乐场所多节目
在情人节前送出“反情人节”贺卡已经说明了单身一族的态度,但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并非只是说说而已,美国许多娱乐场所纷纷在情人节当天推出单身聚会,让因商家在情人节只照顾有情人而郁闷的单身一族有地方可去。 旧金山一个表演团体就计划在14日当晚推出歌舞表演“爱情不识好人心”,而俄亥俄州特温斯堡一所中学则将开展“艾伦·坡节”,朗诵艾伦·坡的短篇惊悚小说《泄密的心》。一些在情人节之夜往往推出情侣套餐的夜店今年也开始转变思想,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一个集保龄球、迪厅于一身的娱乐场所就将推出一个名为“爱情……饶了我吧”的节日大派对,并保证绝不在派对上播出柔情蜜意的音乐,此外还将供应名为“爱情糟透了”的鸡尾酒。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字,美国的单身女性人数达到6100万,占女性人口总数的51%。单身人口占主流,大众对情人节出现“逆反心理”也不足为奇。
法、意:出现“反情人节”
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将单身节称之为“单身者留意日”,日期有采用与2月14日情人节同一日,或之前、之后的一日,又被称为“反情人节”,类似于“光棍节”。一些没有男朋友、女朋友的单身人士在一起大谈单身的好处,恋爱之中的麻烦等等。众多商家也看好这一市场,纷纷进军没有情人的“反情人节”。
意:2月15日单身节
为摆脱情人节庆祝活动的阴影,意大利的单身们将2月15日称之为“单身节”,庆祝单身生活,要求提高单身的地位,让社会关注单身面临的歧视问题和偏见,比如低收入住房和垃圾税等问题。在这一天,单身协会还将选出一名“年度单身人士”。
日本:“去死去死团”活跃
在日本,为了对抗这个充满商业味道的节日,为了反对模式化的对白和剧情,为了鄙视“爱情”裹挟着大堆色彩斑斓的附加物,单身青年们组成“战队”,高喊着“情侣去死”的口号、朝街头的情侣们投去“标枪”一般的蔑视目光。他们被称为“情侣去死去死团”。他们的宗旨在于反对带有浓烈金钱味道的情侣约会方式和为炫耀故作亲密的行为,现在已经从日本火到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每逢情人节,就是“情侣去死去死团”的“圣战日”。加入了去死团的青年们就会身着“死死团服”,在情侣聚集较多的地段高唱如“我们带着无数怨念集结在这里,看那情侣抱头鼠窜,心情多么舒坦”这样的歌。还有些人则身穿团服在情侣聚集地招摇过市以示鄙视。
另外,去死团的团员还会在网络上大肆散播“整蛊攻略”,号召单身青年们积极投入战斗,给过情人节的情侣们添堵,并拆散一对是一对。这些手段包括:去电影院专买单号票把情侣都分开;打电话把酒店大床房都订完,让情侣们在雪里挨冻;上街见情侣就打男的一巴掌,大声吼:“你别告诉我,这又是你妹妹!”……
促反思节日意义
其实,“情侣去死去死团”并不是反对爱情,他们也打击虚假爱情,憎恨用情不专,憎恨爱作秀的情侣。他们的质疑也正反映了对于情人节实质和意义的思考,例如“难道爱情在节日里就非要变本加厉地表现吗?”“现在的情侣都学不会内敛的感情吗?”等等。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因电脑系统故障导致美国各地航班受到停飞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最新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