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NY 纽约
NY 纽约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农民进城扩大民生保障
[ 编辑:yaoming | 时间:2013-02-16 12:35:14 | 浏览:187次 ]
分享到:

   农民进城和扩大内需间形成良性循环:农民进城一是买房带来房地产市场繁荣,二是农民变市民带来消费总量扩大和升级,这两方面都以乘数效应作用于整个经济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动更多农民进城,在发展工业、服务业多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还需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工作

  题记:我省的城镇化正在快速进行着,正有更多的农民洗脚进城。农民进城,攸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上自决策者,下到万千农民,都投来特别关注的目光。目前农民进城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效应?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春节期间,记者在老家——昌乐县红河镇杜家庄作了调查。

  农民进城的几种类型

  杜家庄共有100余户、486口人,现在进城买房、居住的有52户,另有50余户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在进城农户中,有15户是通过考大学进城的,其余37户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进城,约占总户数的近37%。在这些农户中,有的是举家进城,有的只是孩子进城,但据这些农户说,过两年他们也要进城投奔孩子。

  第一种类型,年轻人进城,这是杜家庄农民进城的主力。现在杜家庄4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全部进城,在家务农的主要是40岁以上的。杜家庄的年轻人进城,有一个显著特点,绝大部分是在读完初中后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得一门技术后再进城。由此,他们在城里有较强的适应性,有的还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80后”王德福,读完初中后读了本县的职业高中,毕业后到潍坊一家酒店做厨师,没几年王德福自己经营酒店、做厨房用品生意,现在已在潍坊买了房子,今年过年开回一辆奔驰牌轿车。同是“80后”的王德胜在初中毕业后,到淄博一家美术学校学习,现在王德胜在昌乐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并在县城买了房子、结婚,将老人也接进了城。

  手握一门技术,就是进厂当工人,也让杜家庄的年轻人在外边很快站住脚。村民王学进的儿子王超,去年从本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到潍坊福田工作,实习一结束,厂里就安排他从事技术工种。王学进说,他要和儿子共同努力,将来在潍坊买套房子。

  不间断读书、先学技术再进城,是一条成功经验。昌乐县教育局长赵长忠对此很有见解:“比起那些初中毕业、甚至没毕业就进城打工的孩子,这类孩子首先掌握了一门技术,不管技术学得好不好,毕竟有个基础,进城不再是零起点。二是通过读职教,让学生的思维初步跳出了农村,打开了眼界。三是学生在职教毕业后正好十八九岁,已是成人,更适合在城里闯荡。”我省职业教育发达,这条经验应该能够在各地复制。

  第二种类型,成年人进城创业。这类人头脑灵活,在农村打拼过,生产经营经验丰富。他们从人数上看不是很多,但带动能力强,往往一人进城,能带动几家亲戚同时进城,而且这些亲戚都能像他们那样,在城里牢牢站稳脚跟。

  王树全原来在杜家庄任支部书记,后来干乡镇企业,现在在昌乐开办一家五金厂,不仅自己一家进了城,他的两个弟弟、几个妹妹四五家都进了城,他们都在昌乐买了房子,过得很殷实。在昌乐做熟食生意的潘德成夫妻二人,进城后将同村的妻弟一家也带进了城。

  与此相似的,是通过考学进城的杜家庄人,也将亲人带进了城。王德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办起一家公司,现在已将弟弟一家接到北京,弟弟在他的公司工作。王天福大学毕业后到青岛工作,将两个在家务农的妹妹接到青岛,两个妹妹早已在青岛成家。

  第三种类型,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而进城。教育直接促进了杜家庄村民进城,杜家庄人也由此更加重视教育。在天津电建公司做农民合同工的王维进,妻子和孩子原来在村里居住,孩子到了上学年龄,王维进在昌乐买了一套房子,让孩子到县城读书。一直在家务农的王德春,经济条件稍弱,就花6万元在昌乐买了套阁楼,让孩子上学。通过这种方式到县城买房子的,杜家庄有十几户,而且正有更多人走上这条路。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在于昌乐县施行了一项政策:农民在县城买房子,不管是否愿意将户口迁进城,仅凭房产证就可以让孩子在城里就近上学。这一政策切中当前农村实际:现在农村各种补贴丰厚,农产品价格上涨,种粮种菜有利可图,很多农民在城里买房子,但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其实,昌乐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任何人只要在县城购买住房,就可以在县城落户,原来的政策也是要求凭孩子户籍上学,但昌乐并没有机械地执行这一政策。

  第四种类型,是随所在的企业进城买房。村民王德山、方耀明都在本镇的企业工作,这家企业在昌乐为职工建房,王、方二人都由此在昌乐买了房子。这一类型占少数。

  进城买房在杜家庄已成为一种时尚。村里很多人对记者讲,现在年轻人结婚,女方要的条件,不再是在村里盖一处新房,而是到城里买套房子。村里人不管贫富,都在攒钱到城里买房。据杜家庄支部书记王树建讲,杜家庄七八年来仅盖了一处新房。

  综观杜家庄农民进城,绝大多数进了县城。县城既有城市的各种服务和便利,能够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靠近农村,从人文心理、就业素质要求上比较适合农民。同时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其上的各项政策,在县城这类中小城市都能够灵活执行,为农民进城创造了条件。可见,我省把城镇化的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是十分正确的。

  扩大内需及其带动效应

  李克强副总理曾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姜大明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正面临扩大内需的新机遇。

  这告诉我们:当前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扩大内需上来,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给力的生力军。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机遇。

  杜家庄农民的进城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杜家庄进城农民既在创造着内需,也在享受着内需扩大带来的实惠。

  农民进城带来内需扩大,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通过进城买房带来房地产市场繁荣,二是农民变市民既带来消费总量的扩大,又带来消费升级。而且这两方面都以乘数效应作用于整个经济。

  记者在昌乐拜访了几家杜家庄进城人员。他们买的房子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大多数是几年前买的,那时昌乐的房价是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每户平均花20多万元。现在昌乐的房价在3500元左右,本村的王维平正打算买一套,他告诉记者买下来得近40万。这还只是“毛坯房”,尚未装修。据杜家庄在昌乐干装修的包工头王天刚介绍,在昌乐装修房子,一般在3万—6万元间。另外房子过户,还得花一两万元的手续费。

  由此算来,农民进城买下一套房子,几年前得花近30万元,现在则得40多万元。当然不排除有购买小户型的,那也得二三十万。而现在在农村盖一处新房也就10万元左右,几年前则只有七八万。仅从地产这一块来看,农民进城带来的内需是农村的三到五倍。

  昌乐县近年来积极推动农民进城,自2006年以来城区面积扩大一倍,人口达到二十四五万,2009年以来新建住宅面积246万平方米,带来的内需非常可观。

  活跃的城建繁荣了经济,造成对建材、劳务等的巨大需求,由此惠及到普通百姓。杜家庄村民方跃起的二儿子在昌乐经营一家建材店,几年来生意一直非常红火。村民王天刚拉起一支建筑队,常年活跃在昌乐的建筑工地上。村民王维平、肖学胜近年来在昌乐干泥瓦匠,一般每天能挣二百七八十元,活多的时候每天挣到三百三四十元,月收入有八九千元。几年前,在昌乐县城自发形成一个劳务市场,每天有两三千的人流。杜家庄村民王德志去年一直在这里揽活,一天能挣到一百三四十元,菏泽、泰安以及江苏、河南、广西的农民工都到这里揽活。

  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刺激了消费。王维平正打算在昌乐买房子,临时没相中房子,就买了一辆轿车。王德志则将孩子带到昌乐读书,也要在昌乐买房子。

  农民变市民带来的消费量也是巨大的。

  杜家庄村民王德记一家是2010年进城的,当时买房子和装修已经花了二十五六万。进城时,王德记除了将儿子结婚时新买的写字台、大衣橱带过来,其余家具都是进城后买的,而且都比较上档次,总共花了五六万元。去年王德记花9万多元买了一辆汽车,花5万元在小区买了个车库。王德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在农村生活,家具可以不用换,汽车要买,但不必买车库,粮、菜则自己种,算下来要少花十几万块——这恰恰说明,农民变市民,两三年就促进消费十几万元。

  其实,王德记只是杜家庄进城农民中的中等水平者,有的人家除了购买以上用品,还花八九万给老人买养老保险,有的还经常到国内各地甚至国外旅游。

  杜家庄以及众多进城农民,促进了昌乐消费市场的扩大,也给他们自己带来就业机会。王德记的女儿王黎伟在昌乐一家家电市场做销售,收入不错,已在昌乐买房、结婚。另外杜家庄还有多人在昌乐做汽车维修、电器生意,都在城里安了家。

  从杜家庄进城农民的实践可以看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经济实力的农民进城,农民进城扩大了内需,内需扩大既惠及整个社会,又从多个环节让更多农民受益,从而推动更多农民进城,由此在农民进城和扩大内需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个循环链的起点是农民对城市生活的追求以及科学正确的政策,这是应该把握好的一点。

  推动更多农民进城

  我省的城镇化率去年达到52.4%,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动更多农民进城,需要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工作。

  杜家庄村民告诉记者,最让他们放心大胆进城的,是在城里有一份好工作、能多挣钱。

  因为在城里收入不高,杜家庄曾出现过“逆城镇化”现象。村民王天周原本在昌乐买了房子,但大儿子身体有残疾,在昌乐一家企业做门卫,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二儿子在青岛一家酒店工作,月收入不到2000元,王天周夫妻两人在老家收入也不高,一家人实在支付不了房款,只好把已经签合同的房子退了。

  提高进城农民的收入,要从两个方面用力:一是推动进城农民就业,为此要大力发展经济,对县域来说当前要强化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二是在分配环节上提高农民工收入,为此要推动分配制度改革。

  杜家庄籍的老板王树全经营企业20多年,他说,农民进城无非是在工业与服务业领域就业,对服务业来说,发展传统服务业需要人流,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人才,而对一个县域来说,聚集人流、吸引人才都受到一定限制。工业则不受此限制,县域有发展工业的基础、资源和人力,工业上来了,能尽快推动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同时能够聚集人流、吸引人才,带动服务业发展。

  杜家庄进城人员王德胜、王华伟的经历佐证了这一点。这二人分别从事广告、物流业,正是依托近几年昌乐工业快速发展,这二人的事业都做得不错;去年经济形势总体不好,企业客户减少,他们的业务也受到影响。

  昌乐县委书记张新强同样看到了工业对县域经济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昌乐提出“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带动各业发展,吸引农民进城。

  对收入分配,杜家庄进城农民寄予厚望。随单位在昌乐买房子的王德山,月收入2600元,他每月要还房贷1100多元,占去近一半工资,另外有两个孩子上学、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仅靠他的工资根本不够,多亏妻子在家养猪、种地,才补贴上用度。王德山已是干了近20年的私企老工人,他希望能提高收入。对于年前国务院通过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很多进城农民表示关注,他们希望能够真正落实。

  推动更多农民进城,还需要让他们公平享受各种保障政策。据记者了解,很多进城农民现在还没有享受城市低保,仅享受农村低保,农村低保额仅为城市低保额的一半。从理论上说,农民只要将户口落到城市,就可以申请城市低保,但其程序非常复杂,很少有人能够获批。在医疗保障上,很多进城农民还是依靠“新农合”,而没有加入城市的“新城合”,“新农合”的大病报销比“新城合”要低很多。杜家庄进城农民希望尽快享受这些政策。他们说,有了低保医保,就把日子兜住底了,可以更放心地进城、更放心地消费。

  在教育方面,对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实现就近入学,杜家庄进城农民还是很满意的。他们由此对当前城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表示理解:农民大量进城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当前还是过渡期,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上一篇:老鼠咬破天然气管宁波60居民疏散
下一篇:男子除夕夜因感情纠纷4刀捅死同居女友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