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主动增进中美互信和合作。(网页截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月下旬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此访对于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更上一个台阶至关重要。美国马里兰州圣玛丽学院中国问题专家亨利·罗思文(Henry Rosemont Jr.)9月8日在美国《赫芬顿邮报》发表文章《重新审视中美关系》。文章指出,美国应该更加主动地塑造相互认知,增进互信和合作。中美对抗会危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既合作又竞争的新型中美大国关系才符合双方利益,同时也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
文章提到,现在美国国内有关中国的言论令人担忧。一方面,像斯科特·沃克、马可·卢比奥和唐纳德·特朗普这样的总统竞选人在习近平访美前夕大放厥词,无端地指责中国。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几乎所有的涉华“报道”都很片面。美国媒体及许多国会议员对于中国的“妖魔化”势必会给中美关系制造紧张氛围。
事实上,这种边缘化中国的政策既不会对中国奏效,又会成为未来世界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潜在威胁。只有推进合作才能使中美两国获益,同时对世界来说也是大有裨益。当前,世界存在战争、干旱、难民、经济危机、国家内部及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联合国、世界银行、欧盟、北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任何一方或多方合作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过开展紧密合作,中美双方才能共同应对这些全球性挑战。
文章指出,富有成效的合作的达成必须以互信为前提。美国应主动平息斥责中国的言论,令中美关系转向可信真诚的合作关系。围绕如何构建中美互信,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深化中美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去年11月,中美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要改善环境问题,双方还有很多可以共同合作的空间。
第二, 就民主问题而言,美国应该更好地理解在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推行全面民主的难度之大,认可中国政府为确保国人社会权利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另外,美国在批评他国民主问题时不能搞“双重标准”。美国对中国的民主和人权问题横加指责,却对一些美国盟国的民主问题置若罔闻。
第三, 美国政府可以支持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挥更大作用,承诺在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议题上支持中国。这样做不仅能帮助中国扩大国内消费和外国投资,也有助于促进美国出口和股市的健康发展。相应的,美国可以要求中国在IMF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四, 在安全问题上,如同美国声称对于加勒比海地区拥有主权一样,美国应该承认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合法主权。此外,美国还应批准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如有需要,召集海洋国家重新审视和修改海洋法律,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海洋物种灭绝、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
文章最后指出,美国如果能做到以上努力将获得巨大的回报,而这些回报是通过威胁或着眼于一方的利益而无法获得的。现在世界面临的大多数重要问题都是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对话才能解决,而对话需要互信,不是妖魔化另一方。中美当前缺乏互信基础,如果中美两国能通过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增进互信,双方才有可能就更紧密的经济一体化、网络安全、裁军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只有合作不断深化,双方的讨论才能更加深入,超越地缘政治层面的对话,上升为两个文明之间的真诚沟通。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因电脑系统故障导致美国各地航班受到停飞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最新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