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方面称谓,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行政当局10日至11日将通过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继续保留该岛的英国海外属地的地位。这是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围绕马岛主权归属问题爆发战争以来,该岛举行的首次正式公投。
阿根廷政府认为,公投违背联合国决议和国际法,不具任何法律效力。分析人士指出,马岛公投不会改变主权归属问题的演化方向,只是两国长期以来围绕马岛主权展开的外交舆论战的一个缩影。
英国的“两张牌”
自1833年以来,马岛一直在英国的实际管辖之下。英国巩固其管辖权主要使用两张牌:一张是民意牌,即尊重岛民意愿;另一张是军事牌,即军事威慑。随着全球“去殖民化”成为大势所趋,为争取舆论主动,英方开始更多地打民意牌,比如即将举行的公投。
英方敢打民意牌自然有其“民意”基础:据统计,90%马岛居民是英国移民,他们绝大多数倾向于马岛留在英国。实际上,岛民意愿成了英国抵制或拖延主权谈判的挡箭牌。
分析人士认为,英国实际上是把现代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原则与“岛民意愿”等同起来。但阿根廷驻英国大使阿莉西娅·卡斯特罗指出,马岛上的英国移民“从未被联合国有关决议承认为一个民族”,他们无权使用民族自决权决定所居住土地的归属,因此马岛公投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
如果说岛民意愿是“软牌”,军事威慑则是“硬牌”。目前英国在马岛常规驻军1400多人。英军方表示,以目前驻军和装备水平“足以应付阿方任何形式的突击直至援军抵达”。在去年马岛战争爆发30周年之际,英政府安排威廉王子到马岛服役,还派出最先进的“不屈号”驱逐舰到马岛巡逻。此外,英国海军每半年会在马岛附近海域举行军事演习,宣示对马岛的主权。就在不久前,英首相甚至发出军事威胁,称“为保岛不惜一战”。
阿根廷的“反制法”
阿左翼领导人基什内尔2003年上台后,在马岛主权问题上采取较为强硬的路线,其夫人、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沿袭了这一路线,不断在国内外通过外交、文化和舆论战声索对马岛的主权。
首先,在外交方面,阿根廷政府积极将马岛问题纳入国际议事日程,利用联合国大会、美洲国家组织大会、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等国际多边场合不断重申对马岛的主权要求,还利用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南美洲国家联盟以及南方共同市场等拉美地区组织的支持,巧妙把马岛争端转化为地区政治安全问题,对英国施加巨大的政治压力。
近来,随着马岛公投日期临近,阿政府外交动作频频。总统克里斯蒂娜致信英国首相卡梅伦并抄送联合国秘书长,要求英国归还马岛。阿外长出访欧洲并在伦敦与“支持马岛问题对话的十八个欧洲组织”会晤,争取支持。阿政府还展开大量外交游说工作,希望一些国家的政要拒绝出任公投国际观察员。
分析人士认为,阿根廷的外交努力方向是通过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迫使英国重开主权谈判。
其次,在国内,阿政府通过各种宣传,强化民众对马岛的主权认同。阿根廷的学校课本、地理标识等把马岛列为阿固有领土,城市大街小巷有“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我们”的广告牌。政府还设立专门的马岛战争纪念日,把对马岛主权要求写入宪法,以此树立寸土必争的爱国政府形象,同时夯实主权斗争的民意和法理基础。
此外,针对英国政府对马岛周边资源的单方面开发行为,阿根廷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
双方谈判不容易
近年来,随着新油气资源被发现和开采技术的升级,马岛附近海域油气资源价值凸显,两国关于马岛归属的较量愈加激烈。分析人士指出,双方受制于自身实力和国际大环境,诉诸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外交舆论战将继续下去。
专家认为,谈判是阿根廷的最优选项。第一,马岛战争之后,阿根廷海军、空军逐步走向衰落。阿根廷军方承认,从现有装备水平看,阿根廷海军只具有近岸防卫能力,无法打赢一场大规模海战。第二,从历史和国际法层面看,阿方声索主权依据比较充分。
专家指出,阿根廷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英国重返谈判桌。阿根廷国际问题专家豪尔赫·卡斯特罗认为,英国或采取无限期拖延的对策,阿方短期内通过谈判收回主权有难度。
卡斯特罗说,国际社会对阿根廷的声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对英国构成了舆论压力,而一贯支持英国的欧美发达国家忙于应付自身经济问题,无暇他顾,可以说国际格局在向着有利于阿根廷的方向演化,特别是美国最近就马岛公投表明的中立立场,对英国来说也是压力,因此谈判的前景依然存在。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因电脑系统故障导致美国各地航班受到停飞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最新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