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9月19日,北京市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宣布将取消北京地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9月20日发表题为《观察:户籍改革里程碑 北京取消农业户口》的报道称,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5.6万人,较2010年的275.5万人增加了10万人。
至此,包括北京在内,中国已经有30个省份出台了旨在消除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造成的差别歧视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
人口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农业户口最主要的“好处”包括宅基地和责任田,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通过拆迁和土地征用可以获得的利益。
但城乡户籍的区别给农民带来的限制、歧视和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教育、医疗、社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持农村户口的人实际上沦为社会上的“二等公民”。
陆杰华说,以养老金为例,非农业户口就要比农业户口多很多,并且经过多年沿袭,城市养老金体系已经很成熟和完善,但农村养老金体系刚刚建立。还有医疗保险,农村与城市户口的待遇差别很大,城市的医疗资源也明显更丰富、质量更优。陆杰华表示,此外还有一些隐性福利,比如在教育方面,看似平等,但非农业户口可以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辜胜阻曾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与网友交流时承认,城乡户籍之间存在超过60种社会福利差异。
中国根据地域和家庭成员关系将户籍属性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做法始于1958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是中国计划经济的产物。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政策,对物资实行配给制。这就需要依赖户籍管理制度进行配给管理。在全民配给制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被排除出“商品粮”的配给。如果个人想从农村迁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工作,就必须向相关部门申请将农业户口转换成非农业户口,即“农转非”。“农转非”是农民眼里“鲤鱼跳龙门”的人生际遇重大转折,但政府对“农转非”审批实行严格控制。
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起飞加速,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城市离开农民工也无法运转。计划经济下行之有效的二元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越来越难以匹配。
过去数年间,中国许多省市先后出台了各自的改革措施,试图消除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的差别及其造成的障碍。
2014年7月30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曾将户籍制度改革称为“中国版的平权运动”。胡星斗说:“这次户籍改革可以说是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他说:“这次改革实际上相当于是中国版的平等权利运动。通过改革消除城乡之间的户籍差异和待遇差异,为更好地保障人权,实现城乡居民、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权利平等奠定了基础。”
分析人士也指出,将城乡两种户籍合二为一容易,但要让进城的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和保障,还需要出台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投入大量的资源。
“农业户口”终将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但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11日,因电脑系统故障导致美国各地航班受到停飞影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最新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