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晴朗温暖的春日午后,曼哈坦华埠罗斯福公园出现一名年轻华裔女子,将十多颗蜜柑逐一以红线绑起、挂在树上。她这令人费解的举动引发旁人及孩童的好奇与注目。原来是纽约大学一年级学生司徒颖瑜阅读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后,认为该作品造成主流社会误解华裔并产生刻板印象,对此所提出的反馈,「故事中角色家境富裕又聪明,但其实许多华裔为贫穷所苦,挂上中华文化中象征财富、甜蜜的蜜柑引发反思,盼苦尽得以甘来。」
因此,她在罗斯福公园一棵树上以红线挂蜜柑,象征财富、甜蜜,让在社会底层煎熬的华裔享受苦尽甘来。18岁的司徒颖瑜(Situ Ying Yu)这学期修了一门名为「黄祸(Yellow Peril)」的课,阅读许多历史上反亚裔的纯文学或通俗文学作品,她感到震惊,亚裔在美深耕多年,却常被主流社会排斥、歧视或冠上错误印象。
其中「喜福会」作为华裔移民故事中的经典,却为华裔塑造了家暴、强暴、富裕、聪慧、保守、严厉等印象,「一位来自乔治亚州的同学说,她在高中读『喜福会』后,课后老师忧心地找她谈家庭是否有家暴问题」,司徒颖瑜决定以行动对「喜福会」所造就的刻板印象做出反馈。
司徒颖瑜三岁从广东开平跟着双亲来到美国,童年在华埠就学,能说简单的广东话,自幼成绩优异,高中就读史岱文生高中,是典型的「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 )」。她的外表稚气可爱,但谈起华裔刻板印象问题,口气却成熟坚定,自嘲「典型但又不典型」,「模范少数族裔是主流社会对亚裔社群的迷思,我在他们(主流)看来是模范,但我在学业、人际关系或亲子关系都曾失败。」司徒颖瑜说,自己广东话不流利,父母英文也不好,亲子间很少对话。
她的父母移民美国后从事劳力工作,「我们全家曾回中国爬山,记得当时我还跟父亲抢快,但多年的劳动工作使父亲现在天天嚷着双脚疼痛、没有知觉」,她非常心疼。谈及「很苦」,司徒颖瑜转而使用广东话,「随着时代演变,现在许多华裔不像『喜福会』里的形象,很多人『很苦』,需要被关注、援助。」
家境平凡、关注华裔底层社会问题的司徒颖瑜,希望未来能为移民发声,挂蜜柑的行动可说是她的第一步。当晚蜜柑便被取光,她希望在社会底层煎熬的华裔品尝蜜柑,享受苦尽甘来。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