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繁华的Soho购物区和华埠之间、有着44年悠久历史的珠江百货,在租约到期、租金将翻五翻的压力下,面临年底即将结业的危机。
“今年年底,15年的租约就要到期,未来翻五翻的租金我们肯定是没有办法再做下去了。”珠江百货的程朱敬业总经理7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今面临的危机,“现在每个月租金都超过10万,我们也不是大型连锁店,再涨就只能被高额租金赶走了。”
从华埠到Soho 从小铺到大店
坐落在百老汇大道477号的珠江百货屹立于各名牌店中,周围既有时尚百货Bloomingdale's,又有家具新贵CB2,诸如Topshop之类的服装店更是不计其数。在主流地盘,与各大品牌名店背靠背,肩并肩,不卑不亢,有着自己独有的知名度。 西方人想买东方特色的东西,就会想到珠江,跑到珠江。
说起老店的历史,朱敬业娓娓道来,“那时候我们第一批货从香港运来美国,码头工人都惊讶啊,从来没有见过!”她自豪地说,那时华人大多从事衣厂、餐馆工,没有人想到要做这样的商店,甚至还有电视台去拍货箱上的中国字。当时在包括花俊雄在内一帮富有爱国激情的老华侨合股下,她的丈夫——当时刚刚念完了博士的程明怡推着手推车送货,在华埠加萨林街开设了祖国国货商店。
当时还叫四新商店的店铺,一下成为了纽约的友谊商店。 侨胞们蜂拥而至,购买他们睽违已久的“豆豉鲮鱼”、“生抽王”等食品和调味料。 随后,店铺1978年扩迁至伊丽莎白街,1986年再到坚尼路近百老汇大道,之后2003年在百老汇大道477号正式开张。现在这个位于繁华商业地的珠江百货已有上下3层售货区,面积达3万多平方英尺。
44年弹指即过。 “你问我们现在有多少商品,恐怕要超过1.7万件!”朱敬业说,商品从当年的罐头、南北货、海报、唱片,变成了今天的包罗万有。从吸引眼球的舞龙舞狮,到散发中国之美的旗袍,再到林林总总扎根在生活每个角落的特色商品。
中美文化的桥梁不会断
“为中美两国文化牵线搭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这两句话说来简单做来难,要说珠江百货真的把这句话做成了事实,相信没什么人会反对。经顾客口口相传和主流媒体的介绍,这家44年前华埠的一家小型祖国国货小铺,早已让越来越多的老美认识到中国,更让他们认识了亚洲。 顾客群从95%的华人变成95%的 老外,可以说,“珠江百货”已非纯商业机构那么简单,也是一所文化传播公司了。
谈到珠江百货的未来,朱敬业说,现在还是未知数,还有着很多的可能。目前,他们虽然还在和现址的房东继续商讨中,不过已经有很多愿付高租的租户在排队了,他们也有可能减少营业面积。如果现址不行,也将考虑另寻其他地址重新开张。
“网络购物是趋势。”朱敬业说到第三种可能时表示,那么实体店铺将不复存在,转作网络销售。“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自然淘汰的过程,一个章节就此翻过。”朱敬业风轻云淡地说着。
爱它的人不愿说再见
西方人在这家店里窥视中国的美,中国人在这家店里回味过去的好,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舞龙舞狮队要是一时狮头紧缺,就会上珠江百货买。”叶永康龙行舞狮团的叶师傅惋惜地听到结业消息时说,那里有着中华文化的根。
“听说珠江百货要关门了,我赶紧来扫扫货。”华裔王小姐在商店里遗憾地说,她举起铁皮造的玩具说,这就是童年时的回忆,不要说在美国了,在中国恐怕都难找。此外儿时用过的蜂花香皂、上海硫磺皂,都收入了她的购物袋中。
大件的家具、灯饰、假山吸引了名人们的眼球。从奥普拉到谭燕玉(Vivienne Tam),爱珠江的明星数也数不清。
店铺一楼至地下一层的瀑布前,有不少顾客在前面拍照。朱敬业说,这个瀑布当年请了一名意大利艺术家来设计,参照罗马喷泉打造的。 中国人讲究有水有财, 果然,这里就成了顾客的观光点,也几乎登上了纽约的每本旅游指南。
期待半生心血后继有人
“我们太不一样了。”朱敬业说,这份独特既造就了现在的辉煌,也成了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对和丈夫付出半生心血的珠江百货,她还是饱含着希望,期待找到像他们这样有耐心和热情的新一代,继续搜罗那些面临绝迹的东西,让他们在西方的土地上继续散发中华文化的幽香。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