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前后,曼哈顿华埠的内核街区接连新开了一家多米尼加风味餐馆和一家土耳其风格烤肉店。在华埠工作的华人李天时在社群平台上看到消息后,便迫不及待地前去尝鲜。
长久以来,华埠都以拥有大量低价闽粤风味以及美式中餐馆而著称,近年来随着本地居民的流失以及游客的涌入,也有愈来愈多的中国各地美食和亚洲风味的小吃与饮品业者进驻。不过,爱旅行的李天时在来到纽约生活后,更喜欢寻觅与亚洲更不相同的食物。开在华埠内核的异域风味让他不必再为解馋而长途跋涉。
李天时喜欢去的多米尼加餐厅位于华埠巴士打街(Baxter St.)上,附近还有越南米粉店、泰式餐厅、酒吧、果汁店和比萨店。他介绍,加勒比风味的炖菜搭配米饭,其实在感觉上与中餐有些相似,而且价格也比较合理,一份特价午餐仅售不到12元。更重要的是,店内可使用信用卡、刷卡也不加收费用,这就比华埠的老餐馆方便得多。
他的同事林嘉灏也表示,有兴趣尝试一下新鲜的味道,因为每天都在华埠吃中餐,多少会有些厌倦。而从更形而上的角度看,饮食所代表的多元化,能够让华埠这样一个在传统印象中以单一文化为标签的地方更普世化、更吸引人,也不是一件坏事。
华埠商业改进区(Chinatown BID)行政总监陈作舟表示,外界通常对华埠抱有刻板印象,比如「只有中餐」或「主要做游客生意」等,然而事实上华埠的商业型态也很多元,服务对象也各有侧重,除了本地居民和游客外,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客群:在下城上班的近30万公务员。
多米尼加餐厅El Sazón的业者Ari也证实了陈作舟的说法。他介绍,这间家族式的小商家以前开在茂比利街(Mulberry St.)较为偏北的地方,之所以放弃旧址、选择了比以前小得多的新址,主要是因为「距离法院近」。
作为华埠内核区域内第一家主打拉美风味的餐厅,刚开张一个月就吸引了为数不少在周边工作的西语裔人士前往光顾,每天中午忙到停不下来,因此只做工作日的早午市便可维持,根本无需每天从早工作到晚。为了更好地招揽生意,店内正在推出「名片换抽奖」活动,顾客只要留下自己的名片,就有机会获得一顿免费午餐。而在已经投放的名片中,很多都印有政府机构的标记。
另一位业者Glenn表示,一个月来,明显能感到生意在走上坡路,虽然西语裔顾客较多,但令他有些没想到的是,前来尝鲜的华人也有不少。这家店铺位于正在拆除中的曼哈顿拘留中心旁,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未来的新监狱大楼建成后,为行人预留的「白街走廊」出口几乎正对店门。Ari表示,他相信随着工程的进展,未来会有更多的行人和监狱员工前来光顾。
华埠商改区近日研究发现,华埠地区的商业物业空置率降到新低,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而根据肉眼观察,华埠范围内位置较好的店铺即使经营不成功,也能很快找到新的业者入驻,这意味着区域内的商业生态良好、有实现繁荣的潜力。
陈作舟强调,华埠的繁荣离不开工作日的生意,而不可能仅依靠本地居民和游客。而公务员乃至金融区白领群体的需求,也是促进华埠餐饮业更加多元化的重要原因。
李天时表示,东百老汇地区最近也新开了美式汉堡店和东南亚风味特色餐馆,他计划逐一前去体验。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