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NY 纽约
NY 纽约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夏季久坐不喝水当心结石
[ 编辑:dedee | 时间:2013-07-08 10:17:26 | 浏览:257次 ]
分享到:

专家提醒:上班族夏季久坐不喝水当心结石

昨天下午烈日下,气温超过37℃,记者却在省新华医院门口,看到一位五十来岁的阿姨,头上戴着冬天的毛线帽。心想,这阿姨真潮,日本的小姑娘也爱这么打扮。后来才知道,这位阿姨有风湿病,夏天是她最痛苦的季节:走到那里都有空调、电扇,只能拿出冬服来对抗。

对这样的病人,新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王新昌一般会给他们这样的建议:空调调高2℃,冰镇饮食不要碰。

除了风湿病,炎炎夏日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哪些夏季病,令人烦恼,却容易中招?

记者采访了省级大医院的多个科室的专家,请他们梳理了五大夏季病谱,并提供了健康对策,不妨提醒自己的家人与朋友,祝福安度盛夏。

①中暑

不通风、缺水

不在烈日下也会中暑

本周开始,气温就飙上去了。位于城郊的杭州西溪医院,从7月1日至今,已经接收了十多位中暑病人,都是附近的农民和建筑工地的工人。

昨天上午,省新华医院急诊科也送来今夏第一位中暑晕倒的病人,是附近一所中学的学生,参加结业典礼,在会场晕倒了。好在不太严重,孩子送到医院不久后就苏醒了,只是人还有点迷迷糊糊。

送来的老师说:会场里有空调,室内温度应该不算太高。医生估计可能是当时开会的师生太多,空气不流通的缘故。

气象专家说,造成中暑的气候有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另一类是湿热环境。因为人体的余热大部分要通过汗蒸发排泄,如果环境潮湿,汗液不容易蒸发,即使周围温度不是很高,也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杭州这几天的相对湿度有50%左右,温度也比较高,即使在室内也要注意,做好通风,防止中暑。

医生建议

预防中暑三部曲:通风、降温、补水。

“老百姓有个误区,总以为不在烈日下不会中暑,其实不通风的室内环境,或是人体严重缺水,都会让人出现中暑症状。”新华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周旭文说,如果感到口渴,就表明体内已缺水了,防中暑可以经常喝一点绿豆汤、百合汤;及时喝水很重要,夏天可以喝些金银花茶、荷叶茶补水。

②拉肚子不是小病,糖尿病人更要小心

夏天是腹泻等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天气炎热,细菌繁殖快,很容易经消化道“袭击”人体。

有些小女孩还把拉肚子当减肥,十分要不得。对有慢性病的人来说,拉肚子还会有生命危险呢。

浙江医院中美糖尿病中心中方医疗总监吴天凤主任医师特别提醒说,跟一般健康人群比起来,糖尿病人在夏天要更加小心腹泻。

“因为腹泻之后,如果有炎症,可能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但实际上拉完肚子又会出现低血糖的状况,不该用胰岛素。”吴天凤说,糖尿病人拉肚子之后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话,可能危及生命。

吴天凤说,对糖尿病人来说,很多夏天才能享受的东西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个危险,水果不用说了,凉鞋、短裤可能也不适合糖尿病人。

“有的病人,生病之后因为神经病变,小碎石硌在脚底也没感觉,如果受伤可能引发糖尿病足,甚至可能导致截肢。”吴天凤说。

医生建议

糖尿病人安然度夏,记住以下几点:一定要测血糖,根据血糖用药,而不是延续以往的经验用同样剂

量的药物;拉肚子一定要治,不要自行打胰岛素;不要穿露脚趾头的鞋,保持足部清洁;饭后散步尽量避免草丛等蚊虫多的地方,因为糖尿病人被蚊虫叮咬后,如果抓破皮肤不容易好。

③尿结石怀孕也要多动动,避免结石

有人说,夏季是“结石季”,这话一点不假。

六月下旬以来,浙医二院急诊科几乎每天都会有结石痛得不行,送来的病人。省新华医院的周晓军医生也在略作统计后说,保守估计,夏天的患者大概会比冬天增加近一倍,这两天,因为腹部绞痛送到医院来的患者明显多起来。

“夏天天气热,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导致尿酸浓度过高,尿中的晶体沉淀,时间一长就形成结石。”周晓军说,夏天日照时间增加,体内维生素D合成增加,也跟夏天结石高发有一定关系。

有一类高发人群是办公室久坐一族:长期不动,喝水不多,不利毒素排出,容易形成结石。

这两天,周晓军连续遇到两位孕妇患者,一位怀孕5个月,双肾小结石;另一个已有身孕9月多月,结石已经蛮大,都是在做B超时发现的。

“结石的形成速度因人而异,怀孕前可能还查不到,过了2、3个月可能就大很多。”周晓军说,可能跟孕妇吃得比较讲究、运动少、夏天出汗多等原因有关。

周晓军提醒说,孕妇结石特别危险,一旦急性发作,出现剧烈疼痛,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流产。

医生建议

预防夏天结石,主要还是从生活习惯下手,多喝水增加泌尿系统的循环;适当运动,帮助体内代谢产物排出。

另外,周晓军医生也特别强调,老年人、曾经患过结石的人,补钙时要多加注意,不要盲目补钙。

④情绪障碍失眠劳累,老人成“愤青”

杭州的周大伯,今年65岁,在家里带带孙子,还经常参加社区的活动,是个热心人。

一个月前开始,家里人发现大伯好像变了个人:不喜欢逗孙子玩了,老在家人面前说社区里某某人不是,看到电视里的负面新闻,就更加来劲,常常会正儿八经地跟人辩论起来。

前几天,一家人度过了最惊心动魄的一晚。天气热了,儿子下班到家就开空调,大伯非要再等等,等到10点以后,可以省点电费。争来吵去,老爷子火大了,索性把空调电线扯断了!

儿子心想不对劲,老爸以前不是这样子的,担心是不是老年痴呆,赶紧带他到省新华医院心理科。

“我没毛病的,都是他们!”一坐下来,大伯就提高嗓门向心理科主任陶明医生告状。陶明看了大伯的身体检查,血压这些指标都正常;再仔细一问,原来大伯5月份就开始失眠。

陶明判断,大伯的问题不是老年痴呆,是“情绪中暑”,因为失眠、休息不够,是夏季情绪中暑最常见的一个原因。

“疲劳会使人的控制能力下降,所以到了夏天,很多人变得烦躁、像火药桶一样,变得很有攻击性。”陶明说。

有个说法,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容易情绪失控。陶明解释说,这是因为,人脑上体温调节中枢跟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是左邻右舍,温度一高,体温调节中枢高负荷运转,影响到隔壁的下丘脑,所以温度一高,脾气也跟着火爆起来。

“夏天情绪失调,跟体内电解质平衡失调也有关系。”陶明说,夏天出汗多,消耗大量体液,导致体内的钙、镁、钾、钠等电解质代谢紊乱,从而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

医生建议

情绪中暑也是中青年的夏天高发病,要学会给自己松松绑。陶明说,跟春秋两季比起来,在夏天不能太忙碌,要注意休息。

每天要保证睡眠,尤其是晚上10点到凌晨3点这段时间,在夏季特别重要。

对付老年人的情绪中暑,小辈们应该多注意,平常多陪老人家说说话,让他们多去外面参加社交活动。

⑤甲沟炎夏天到,脚趾很受伤

夏天一到,男男女女都穿起漂亮的凉鞋、单鞋,方便又凉快。但苦了脚趾头。

从上个星期开始,浙医二院伤口治疗中心就不停有喊脚趾头痛的年轻人来,都是趾甲嵌到肉里去了。

其中一位高中生,打篮球时被踩了一脚,大拇脚趾又肿又痛,边上还多长出一团肉。

还有一位年轻姑娘,她的趾甲不是被人踩进肉里,而是被自己的高跟鞋“挤”进肉里去了,现在她每踏一步路都要犹豫几秒钟。

他们俩人都得了甲沟炎,是细菌侵袭趾甲周边微小的破损皮肤后,繁殖而引起的炎症。伤口治疗专家、浙二烧伤科主任韩春茂医生说,天气一热起来,甲沟炎也会多发。

“甲沟炎大多是外伤引起的,夏天鞋子穿得单薄,脚得不到保护;再加上夏天出汗多,经常穿同一双鞋,也给细菌繁殖提供了好机会。”韩春茂说,因为大脚趾个头大,外力袭来时它们总是首当其冲,所以大约90%的甲沟炎伤在大脚趾。

穿高跟鞋时,人自然往前冲,脚趾头挤成一堆,没地方去的趾甲只好“知难而退”,往肉里长。

韩春茂说,甲沟炎不会自行愈合,如果不管它,时间长了会化脓,破坏甲床,严重者甚至不会再长趾甲,所以要及时治疗。

医生建议

夏天运动,出汗多,一要防止外伤,二要注意脚部卫生;

手指甲也会出现甲沟炎,杀鱼、做针线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有微小损伤,可以擦2%的碘酒(就是药店在卖的那种),防止感染;

剪指甲的时候手下留情,剪得太多太深,甲沟的位置可能导致细菌入侵,诱发甲沟炎。

上一篇:晨起七件事不宜马上做
下一篇:防治夏季“热感冒”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