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工程院增选工作办公室12月7日消息,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经过两轮评审会议,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
其中,参与制造运-20、C-919等大飞机,歼-15、歼-31等新型战斗机钛合金部件,有“中国3D打印带头人”称号的王华明教授当选了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官方媒体在王华明教授的资料介绍中透露,他主持研究的新型特种涂层应用于某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高温重载驱动机构,累计试车216小时,无明显磨损,而传统方案试车10余小时最大磨损深度达2毫米。该消息表明,中国早已经开始了推力矢量发动机的研制,并且很有可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所谓推力矢量发动机,通俗说就是发动机的喷口可以向不同方向转动,以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采用该技术的战斗机,可以使得起降滑跑距离变的更短,机动性变的更加突出。推力矢量对于第三代战斗机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外还存在很多争论,但是在第四代战斗机上必须装备已经成为共识。依靠矢量推力技术增强的气动控制, F-22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大迎角控制能力,基本上解决了曾经制约战斗机机动飞行的配平和大迎角可控性难题。虽然推力矢量装置会增加一定的结构重量,但是第四代战斗机由此获得的性能改善明显超过了可能付出的所有代价。
军事专家称,矢量在实际作战使用中对飞机运动性能的促进效果非常明显,如果其他国家发展的第四代战斗机不具备推力矢量和大迎角控制能力,那么在与F一22的单机格斗中即使气动设计再完善也不可能获得优势。目前已经公开的世界各国第四代战斗机之中,只有中国还在使用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动机,因此中国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显然合情合理。
此前有媒体认为,促使中方决定采购苏-35战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研制歼-20战斗机动力系统的过程中遭遇了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困难。中国购买苏-35战机可以获取117S发动机的制造技术,既可以用于推进歼-20战机的研发项目,也可以用于歼-11战机的升级。
对此,有军事专家对此评论称,苏-35战机的矢量发动机技术确实是中国急于获得的,因为矢量发动机技术有助于中国自身发动机的研制,以及了解采用这种发动机的战斗机在技术上有何具体特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的歼-20或者其他战斗机会直接采用苏-35的发动机。
外媒称,在杜特尔特总统开始对北京进行访问之际,菲律宾国防部长德尔芬·洛伦扎纳18日说,菲律宾和中国..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