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歌”,顾名思义,就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斗志、战斗历程或宏伟目标,反映了该政权统治下的人民的心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的缩影。一般用于较为庄重、严肃的正式场合。 中国儒家音乐专著成书于西汉时期,戴圣所辑《礼记》第十九篇《乐记》中记载说:“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是以五帝殊时,不相延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明其有损益也。”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乐之邦之称,每个朝代基本上都有专门负责音乐的机构。一些大的宴会、朝会都有音乐表演,但是不知为何却迟迟没有出现能反映当时民族声音的国歌 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样,清朝本来并无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清朝国门洞开,日渐与西方国家进行频繁的交往,清朝当局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决定选用“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也就是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 中国最早的国歌制定者,应该是曾纪泽。曾纪泽是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次子,袭封一等毅勇侯。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曾纪泽不愧是大家之后,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时任清朝驻法大使的曾纪泽不断抗议法国政府的挑衅,极力主张“坚持不让”,“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并且唇枪舌战地与法国人争辨,不屈不挠,积极筹备疏筹“备御六策”。虽在病中,犹坚守岗位,进行斗争。 可怜曾纪泽爱国举动,非但没有得到祖国统治者的支持。反而因此丢了驻法使节的乌纱帽。光绪十年(1884年)四月初四,清朝当局下谕撤销了曾纪泽驻法使节的兼职,改任兵部右侍郎,不过仍为驻英、俄大臣。 在此期间曾纪泽亲自创作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普天乐》(也叫《华祝歌》),在海外外交仪式上作为清朝国歌演奏。当然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首代国歌而已,并没有广泛流传开来。曾纪泽曾上奏朝廷,呈上自己拟就的《国乐草案》,并为国乐定名为《普天乐》,但未能获得批准。 而曾纪泽未实现的梦不久被李鸿章拿走接着去做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身为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被清廷当局任命为特使,去西欧诸国和俄罗斯访问。在外国政府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外国皆有国歌,唯独中国还没有国歌,李鸿章面感赧然,堂堂一天朝上国,在外交场合上竟然没有能够代表自己国家的国乐,是何等令人尴尬。 无奈之下,李鸿章遂让随员用一首古曲填词,作为国歌。选来选去最后定为唐朝诗人王建的绝句加以改编作为国歌,歌曰:“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由于这是李鸿章提倡的,后人便称之为《李中堂乐》。但李鸿章回国后,这首歌曲并没有被清政府正式使用。 后来因为国歌还闹出了笑话,据说光绪三十年(1904年)京奉铁路竣工之时,慈禧太后便乘坐火车亲自前往盛京(即今天的沈阳)。火车途径天津之时,袁世凯曾带仪仗队前往车站迎接,因为没有国歌,袁世凯竟让乐队奏起了法国的国歌《马赛曲》。还好当时慈禧并不知道此曲是何曲,不然袁世凯非吃不了兜着走。 过了两年之后,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之时,又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并在正式国歌诞生之前,暂成为清朝代国歌。每当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使用该首军歌代替。现把该“国歌”录如下(其中歌词里面的“兆”表示一百万): 亿万斯年, 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 江河漫延文明波; 四百兆民神明胄, 地大物产博。 扬我黄龙帝国徽, 唱我帝国歌! 当然,这也仅仅是个代国歌而已。随着国门逐渐被打开,清廷和外国打交道越来越多,与会的国际场合也越来越多,因而不得不考虑制定一个能够代表本政权的国歌。 宣统三年(1911年)6月20日国祚将尽的清廷礼部衙门奏拟订国乐办法,并由摄政王载沣批准。典礼院随即开始了国乐的制定工作,当时参考了由驻外使节提供的英国(《天佑吾王》)、美国(《星条旗》)、德国(《万岁胜利者的桂冠》)、奥地利(《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日本(《君之代》)等国家的国歌。 因为日本、英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并且在国际上举足轻重。试图效仿英、日的清廷就决定仿照英、日两国国歌的形式制定了国乐《巩金瓯》,觉得“现今各国国乐,取义选词不相因袭,以尊扬君主休美为主旨者,英吉利、俄罗斯、奥地利等国是也;以纪念重大兵事之声绩为主旨者,法兰西、美利坚等国是也;以酬祷国运之绵长、夸张国威之强盛为主旨者,日本、德意志是也。我国国乐,义取和平,词无夸饰,足与英、日辉映,增光坛坫矣。” 宣统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清廷正是批复“兹据典礼院会同各该衙门将编制专章缮单呈览,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着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清朝法定国歌《巩金瓯》正式诞生,该歌词如下: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歌词大意是: “国土如金瓯巩固,受上苍庇佑。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喜见同袍,有幸生活在太平盛世,真是自得其乐。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翻腾不息。” 这首国歌严重的歪曲国家处在多事之秋,人民受难于火热之中的事实。在国歌《巩金瓯》诞生后不久,国祚将尽、没落腐朽的清朝政权就土崩瓦解了 ,并没有达到《巩金瓯》巩固统治的初衷,真可谓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
据《纽约时报》1890年报道,十九世纪末纽约唐人街的华人女性非常少,直到1890年才首次有华人夫妻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