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NY 纽约
NY 纽约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人生之境界
[ 编辑:dedee | 时间:2014-04-30 14:42:13 | 浏览:573次 ]
分享到:

   人的一生,是吸纳信息、更新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满足基本需求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之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地由必然王国过度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古往今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之境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人的基本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第一是生理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这是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生命的存在;第二是安全需求,即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第三是社交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第四是尊重需求。它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还包括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第五是自我实现需求。它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二、为学和为业境界。孔子在《论语》的开篇就将为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认真分析,这段话简述了一个人“独立学习、相互交流和道德提高”的过程。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段评价极高,认为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孔子还说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话也是《弟子规》的总则。他认为弟子修行要分两步走,即“先修道,再修文”,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以修养为学,而今人以求知识为学,正好相反。这带来了很多问题,应引起社会关注。此外,孔子还把学习分为三个境界,第一是“知之”,第二是“好之”,第三境界是“乐之”。
   关于“人生学诗”之境界,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三境界,即“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就诗人的主体而言,心灵最初是自由自在的,不辨美丑,处于童贞状态;当认识到规矩和成法之后,就陷入束缚和捆绑之中;最后摆脱一切外在的桎梏,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契合,也获得了真正的、纯粹的自由。这时,方能“行住坐卧、无非是道,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同理,关于“为业和为学”,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说道:“古今做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第一种境界的要旨是“要有学习的欲望”;第二境界的要旨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第三境界的要旨是“要有融会贯通之悟性”。
   三、人生参禅之境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将它分为三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鬓小儿至垂垂老者,在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都经历着这三重境界。涉世之初,我们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和新鲜,用童真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相信所见到的就是最真实的,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和阅历的增加,我们发现这个世界隐藏着很多的潜规则和不公平,很多是雾里看花,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有人失去了方向,但更多的人开始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在洞察世事后反璞归真,于是“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同理,宋代禅宗将“人生修行”分为三个境界,即“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三个境界中都有“空”字,第一境界中的“寻”,表明人向上天追问自身起源,即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个千古难题。第二境界中的“无”,表明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与外在的“水流花开”自成一独立世界。而第三境界中的“万古”与“一朝”的融合同一,则说明人对有限时空的超越,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总之,无论是三境界还是五境界,人生的发展和成熟都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和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只有严格按照这种规律学习和修身,才能使自己逐步完善,最终使自己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打破这种渐进次序,拔苗助长,急于求进,人的心智和道德发展必然会出现紊乱和真空,从而导致不健全和不均衡。


上一篇:嫁给经济适用男的五大好处
下一篇:长满情爱的四月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