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80后谁没看过?大家的反响很热烈,但有不少网友感叹,“古惑仔毁了一代人!”比如下面排名第一的这位网友的评论:
真悲伤,曾经有两个顶尖的大学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进了局子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当然,清华、北大也这些年没闲着,还是招了不少学生的……更重要的是,《古惑仔》从来没有在内地公映!影片没有贴龙标,这件事和领导们无关!
没错,《古惑仔》上映后,是通过盗版录影带、VCD迅速流传进内地的。转眼之间,20年过去了。昔日的80后、90后已经长大成人,清华北大,白驹过隙,英雄迟暮。再回头看这些盗版碟,是否带点唏嘘?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一聊,《古惑仔》到底毁了80后、害了一代人没有?它是香花,还是毒草,是飞扬青春,还是误人子弟?咱们就事论事聊聊看。
横空出世的《古惑仔》
《古惑仔》改编自牛佬的漫画,1996年1月25日,第一部《人在江湖》在香港的尖东华懋戏院上映。这地方原本就是古惑仔的盘踞之地,戏院外,围满了一群真正的古惑仔,不断高喊“陈浩南!陈浩南!”,群情激昂。
这部小成本、鸡肋档期的电影,在午夜场首映就收了100万港币票房。《人在江湖》最终狂揽2100万票房,成为真正的黑马。
《人在江湖》的庆功宴开了好几次,王晶的效率可不一般,立刻决定拍续集。《猛龙过江》匆匆上马,在台湾拍8天、香港拍3天、澳门拍3天,14天搞定。男一号郑伊健没有档期,一共只拍了4天,史无前例。《猛龙过江》是古惑仔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高达2200多万。
《古惑仔》成了意外发现的金矿,于是从1996年到2000年,剧组一口气连拍5部:《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都取得了票房佳绩。但这毕竟是挣快钱的电影,制作粗糙,口碑也每况愈下。
进入新世纪,《古惑仔》剧组宣告解散。用主创文隽的话说,一是版权被卖给了华纳,二是香港回归后电影的尺度收紧,用“古惑仔”三个字,一定被评为三级片(18禁),投资方不敢冒险。《胜者为王》的海报上,都没有出现“古惑仔”三个字。
写到这里,你以为《古惑仔》的故事结束了?不,故事才刚开始……
录像厅,盗版碟,英雄梦
让我们回到90年代末的中国大陆吧。那时候空气更新鲜,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笔记本电脑是奢侈品,上网是新鲜玩意儿,周杰伦也没出道。没有QQ,没有手机,孩子们看圣斗士、灌篮高手、七龙珠,80后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玩着小霸王超级玛丽,畅想着未来。
那时,盗版VCD是一种中国特色,因为成本低廉,配合那些超强纠错的VCD机,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另一个中国特色是打口带,这些非官方的路径,丰富了年轻人的视野,人们可以方便、廉价地获取资本主义世界的音乐、电影。就在这种背景下,《古惑仔》悄然进入了内地。
《古惑仔》迅速流行,势如星火燎原。这才是故事的开始。三三两两的小学生、初高中生们,或在家里,或是在录像厅,观看《古惑仔》,大呼过瘾。众所周知,录像厅常是藏污纳垢之处,老板们为招揽生意,什么都放,甚至有三级片、色情片。但最受欢迎的港片,永远一是周星驰,二是古惑仔。
小编生在北方小镇,在县城上学,当然深有体会。这张陈浩南等兄弟赤裸上身的海报(也是盗版)在不知不觉之间,贴满了理发店、台球厅、游戏厅、音像店……当然,也贴在卧室的床头。和小伙伴们一起看《古惑仔》,是那时候最鲜明的记忆之一。
中学生开始染头发(被校长骂,请家长、剃光头),男生打耳钉、把自制的双节棍装进书包,在小饭馆里喝啤酒,在厕所围成一圈抽烟(轮流放风)。更重要的是,大家开始模仿《古惑仔》里的语言,玩儿角色扮演。浩南、山鸡、蕉皮、大天二……每个学校都有了“扛把子”(粤语是揸FIT人,即话事人)。
青春的叛逆汹涌无比,半真半假的小帮派开始涌现,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朦胧地带,总有些悲剧发生着。旷课、劫钱、约架,他们是真诚的,单纯的,也是冲动的,残忍的。而且,真的有不少人退学、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写到这里,小编感觉有点儿复杂。那些在道上混的孩子们,现在多半过得不太好。有失恋喝酒喝死的,有故意伤害入狱的,大多数人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老老实实地结婚生子,过着平凡庸碌的日子。当青春期的火焰褪去,昔日的豪言壮语,早已凋零不见,茫然四顾,只剩下一腔怅惘,一心空虚。
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然而《古惑仔》的生命力不止于此。当2015年《煎饼侠》上映,陈浩南、山鸡他们身穿黑衣再度出现的时候,深埋在人们记忆里的古惑仔之梦又复活了。他们手中的打火机,仿佛点燃了记忆之火,属于80后、90后青春的记忆永不消逝,没有人能改写它们。
当然还有古惑仔的演唱会。时过境迁,20岁出头的浩南他们,早已成了大叔,但重新聚首、歌唱“友情岁月”演唱会的消息一出,仍然引起巨大反响。
此外,每当重拍《古惑仔》的消息出现,都会引起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经典台词(铜锣湾只有一个浩南,就是我陈浩南!……)仍然亲切无比,问题是,《古惑仔》为什么会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
《古惑仔》带来的共鸣
《古惑仔》是简单的。兄弟情义胜过一切,江湖道义,信守承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兄弟情义闪耀着光辉。谁不向往古惑仔的友情?谁不渴望融入一个正义的团体?
《古惑仔》是酣畅淋漓的。刀光剑影(和刀比起来,枪弱爆了),樯橹飞灰烟灭。在电影里,雄性荷尔蒙以最直接的方式爆发,胸中的烈焰滚滚,英雄梦从未如此直接。
《古惑仔》是酷的,是Fashion的。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青少年的信息闭塞,港台流行文化显得无比强势,陈浩南、山鸡他们的形象如此炫酷,满足了我们的想象,让人情不自禁地模仿。
然而在青春梦醒之后,人们总会感到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成熟的80后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对《古惑仔》系列电影也有了越来越尖锐的批评。
《古惑仔》为什么备受诟病?
对《古惑仔》最直接的批评,是说它渲染暴力。陈浩南等人的第一场戏,就是去砍人,杀一个黑道大哥。尽管电影不是写实处理,但暴力场面仍然触目惊心。“教人学坏”的说法,主要在于此。一部总是砍人、杀人的暴力影片,肯定会有不良影响。
《古惑仔》里有不少粗口和色情内容。再加上国语版的诸多神翻译,“我是山鸡……”(摊手)等等脏话不绝于耳。情色暧昧的场面也有不少,比如《猛龙过江》里邱淑贞温泉的那场戏,尺度相当之大。
更重要的是,《古惑仔》里的兄弟情义,提供了一种虚假的价值观。说难听些,黑社会哪有那么美好?在地下世界,信义是飘渺幻想,尔虞我诈才是真相。《古惑仔》的道义江湖并不存在,人性的软弱和卑鄙才是现实。假如不辨是非,把“仗义”当做一切,最终一定会失落的。
《古惑仔》促进了反智主义。影片本身并不反智,但主角们都不好好读书,于是很多青少年也受了影响,甚至有些孩子,非但不念书,还鄙视那些认真读书的学生们,在《古惑仔》的幻觉里,迷失了自我。
《古惑仔》主创们怎么说
《古惑仔》是社会毒瘤吗?主创们自己谈起这部影片,都显得底气不足,多少带着说不清的复杂的情绪。
曾经担任舒淇经纪人,也是《古惑仔》系列的编剧文隽回忆道:“这些年在内地,经常会听到一些领导们的训话——当年你和刘伟强拍的‘古惑仔’电影,真的教坏了很多人!一些较厚道的朋友则会这样说:你们的‘古惑仔’呀,真的影响了一代人!”这话其实暗藏玄机,文隽先生讲话相当有水平。
郑伊健同样表示,出演《古惑仔》男一号让他有了心理负担:“香港政府会觉得,你是演古惑仔的,你形象不好。”但是,他也坦言,不避讳让自己的孩子看《古惑仔》,因为“电影只是娱乐,每个人都会长大”。他还用“性教育”打比方,要正视这个问题。
陈小春的名字与“山鸡”密不可分,他也心情复杂地说:“我们给人家的形象就是坏人,因为我们是负能量,因为我们教坏人。”但他也为自己辩解,“要记得我们只是个演员”,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曾为生计出演三级片、后拿下影帝的黄秋生,曾在《古惑仔》中饰演黄金配角“大飞哥”,他的态度最明确:“我现在比较后悔接拍了《古惑仔》,以后肯定也不会去演这类片子,因为会教坏小孩,对社会造成不好影响。”这是全盘否定,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
这张图来自《人在江湖》,戴眼镜的帅哥是《古惑仔》漫画的原作者,牛佬。他也曾向媒体表示:“《古惑仔》就是讲兄弟情义的一部片子,并不是说鼓励你去砍砍杀杀。”
《古惑仔》教人学坏?
看到没,主创们面对媒体,还没有人能理直气壮地说一句“《古惑仔》没害人”的。
《古惑仔》是不是一种催化剂、兴奋剂、诱导剂,让我们所有人,或是一些人变得更坏了?这种观点是:在青春期,10来岁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在懵懂的青葱岁月,《古惑仔》给热血、荷尔蒙指出了方向,铺就了道路。情绪化的冲动有了出口,像邪教一样,于是我们模仿它,然后就堕落了,坏掉了,GG。
观察者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今年7月,观察者网发了一篇《郑伊健和陈小春是否后悔当年拍过古惑仔》的文章,在末尾写道:“主演们是后悔了,可时至今日,我们依旧能看到很多青少年都会模仿古惑仔,学起江湖做派,把黑帮规矩奉为为人处世之道。其中的悲剧不可胜数。”
这文章还附了一张百度搜索新闻的截图,于是小编也学着截了一张,看着真让人心凉。百度新闻搜索“学古惑仔”4个字,共有845个结果。
看看看,媒体也说,《古惑仔》毁了不少人。
……
但是等会儿,这是不是“倒果为因”了?另一种解释是,因为《古惑仔》电影的强大影响力,使“古惑仔”这一词进入了公共话语,最终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标签。于是在报道时,媒体会把这个标签简单地贴上去,对号入座。
这好像也有道理。
贴标签总是容易的。于是,青少年抢劫、组帮派、偷窃、打架,都统统贴上“学古惑仔”的标签。额,把责任都推给一部《古惑仔》,自然简单省事,但这是不是有点草率?
看《古惑仔》导致犯罪?
都是在红旗下长蜜罐里泡,可还是有一些人毅然决然,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这其中《古惑仔》要付多少责任,100%、50%、3.14%?真的很不好说。
人的思想、言论、行为分属不同的层面。如果说看了《古惑仔》就要犯罪,那世界早就乱套了。难道说,一个人看了《水浒传》(观剧),就要学李逵抡斧子砍人?
看了A片就要群P?当然,小编确实看到了一些官员聚众淫乱的新闻(捂脸),但他们都是极少数的败类,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是不是玩了《GTA侠盗猎车手》就要混帮派?
看了《抗日神剧》,就要手撕鬼子?这难度有点儿大吧。
看了李白的《侠客行》,就要“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金庸小说怎么办。
2012年7月20日,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上映时,一个叫霍姆斯的24岁男子穿着小丑的服装,在丹佛附近的一家电影院里开枪扫射,打死12人、打伤58人。这人还自称是“小丑”。今年8月,这个杀人狂被判监禁3318年。
这事太惨了,举球震惊,但没什么人对《蝙蝠侠》咬牙切齿。时代周刊就表示,枪击案不能怪在《蝙蝠侠》身上,美国有报告指出,并无明显证据证明杀人犯会购买更多暴力影像。娱乐和犯罪是两回事。现在大家还是开心地看《蝙蝠侠》,没人指责诺兰或是小丑的扮演者西斯莱杰。
这张图是《大象》的海报,一部讲述校园枪击案的电影。美国常有校园枪击案的新闻,禁枪的呼声也从未中断(其中华人呼声很高),但禁枪基本不可能。首先,这是宪法第二修正案确定的公民权。其次,拥护持枪的人的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枪不杀人,人杀人。”这句话见仁见智,咱们就不多说了。
和美国禁枪一样,《古惑仔》的问题也同样复杂。不过如果说,看了《古惑仔》会走上不归路,恐怕难以成立。
《古惑仔》的电影分级
另一方面,《古惑仔》系列电影是合法的。按照香港电影的分级制度,它被划分为IIB,即“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这类影片“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俗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在香港的分级制度下,每部电影都会划分在3个级别里。对于IIB级电影,法律并不强制禁止青少年观看。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古惑仔》的重要目标人群,所以在拍摄时,是严格按照法律来的,不敢越界。像李安的《色,戒》,就被划分为第III级,也就是18禁。
当然,以《古惑仔》的奔放尺度,在内地恐怕是过不了审的。再说一遍,《古惑仔》从来没有在大陆公映过,咱们80后看的所有《古惑仔》,都是盗版。这张漫画上,一再被侵权的作者牛佬忍无可忍,干脆明写了“内地网站的全是盗版”。
《古惑仔》在香港是合法的电影,在内地没有公映都是盗版,从这个角度上看,一味责怪电影本身,恐怕不太公平。小编觉得,内地的盗版商、录像厅的无良老板,要付上更大的责任。另外,盗版为什么能猖獗泛滥,为什么没有监管?小编也不知道。
《古惑仔》的道德困境
《古惑仔》虽然美化黑社会,却也不是凭空想象,要知道,帮会、黑社会是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先有黑社会,后有的电影。与此同时,《古惑仔》也在调整姿势,让自己的三观看起来不那么歪。
《人在江湖》开篇就交代了时代大背景:“一九五六年,石硖尾大火,香港政府为安置贫民,大量兴建徙置区。随着战后一代迅速成长,数以万计家庭生活在狭小单位中,加上父母为口奔驰,填鸭式制度又不完善,很多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徙置区球场是他们发挥精力的英雄地,也是培养古惑仔的温床。”
大家都记得那个“放下屠刀,立地信耶稣”的牧师吧。这位牧师是有现实原型的,他就是慈云山十三太保之首陈慎芝。陈慎芝在香港黑道中辈分极高,曾经吸毒,后来皈依宗教,成功戒毒,还帮助不良少年们戒毒。不混黑道后,他仍然江湖声望卓著,在1987年获评十大杰出青年。
《古惑仔》只是选择了黑社会作为题材,并非一味洗地。陈浩南的兄弟一个个惨死,他自己也给一群不良少年上课,现身说法。“你知不知道陈浩南怎么想?我告诉你,他不想当扛把子,他不想加入黑社会!……走错一步,永远回不了头。”大飞也是,在说到古惑仔的下场凄惨时,潸然泪下。在97香港回归之后,《古惑仔》的尺度更是收紧了许多。
黑社会是现实的一部分,古今中外,莫不如此。黑社会是非法的,但以它为题材拍电影并不违法。黑帮片《教父》比《古惑仔》血腥得多,却是影史经典。话虽如此,《古惑仔》尽管合法,在道德上仍备受抨击,甚至声名狼藉。这是它的题材、主题所决定的,也是它的困境。道德有弹性,它跟合不合法是两回事。
《古惑仔》没有教化义务
不过小编还想多说一句,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的商业电影,特别是在20年前的时代,在香港,《古惑仔》没多少教育青少年的义务。
郭德纲在10年前还不是特别有名的时候,就说过“相声必须要教育人”这事儿。“中国杂技团,耍狗熊的,你看完受教育了?15个人骑一辆自行车,你受教育?他违反交规你知道吗?”
《古惑仔》创下票房神话,恐怕买票去电影院的青少年们(也是80后),没有一个是为受教育去的。现在我们去电影院,恐怕也不是冲着受教育去的。长久以来,非黑即白的思维一直存在,这背后有一种危险的思维。
2000年,光明日报一篇报道《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新鲜出炉,该文指电脑游戏毒害孩子、泛滥成灾……现在看起来是个笑话,那时候却是一篇引起轰动、载入史册的大作。
类似的,还有现在依然流行的戒网瘾学校。尽管体罚、虐待孩子的消息经常出现,2014年甚至有郑州一学校虐死19岁少女的新闻,但这东西仍然存在着。在小编看来,这类东西比《古惑仔》害人多了。
社会病的深层原因
《古惑仔》风行内地的同时,我们伟大祖国也发生着变化。这变化十分剧烈,却悄无声息。当然,还是中小学生的我们,体会可能并不深。下岗潮开始了,工人阶级逐渐成为历史名词,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工。城市开始扩张,房价、物价开始上涨,还有欣欣向荣的GDP。很多人变得富有,很多人变得贫穷。后来有人说,这是转型期,这是阵痛。
很多故事将被写进历史,更多的故事将被忘却。人们终将承受一切,得到一切,失去一切。毕竟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历史车轮碾过,区区几部《古惑仔》又算得了什么。
每个时代都有年轻人,年轻人会犯错,会误入歧途,却代表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阶段。姜文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少年们同样扠架、泡姑娘,杨德昌的《牯岭街》同样描写一群社会边缘的小太保。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无疑是社会病,当然还有性工作者。无言的痛苦会平息,年轻的生命也会老去,最终沉寂。但最后,每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是循规蹈矩、无声无息地活着。
也许,《古惑仔》太成功了,让它背负了太多自己无法承受的东西。如果忽视了那些不能直说、说不清楚的“阵痛”,一味责怪《古惑仔》,是不是有点不厚道、不负责任?
如果没有《古惑仔》
假如在一个平行宇宙里,王晶、刘伟强没有拍《古惑仔》,这个世界会好一些吗?北京的空气会更好吗?你会考上清华,或是北大吗?
小编不知道。可能还会有校园暴力,少年们还会组成帮派,打架、劫钱,但不会兴致勃勃地聊陈浩南、山鸡,也不会说“扛把子”了。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古惑仔》以何种方式、对一代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无法用一篇文字说清楚的。就像这个巨变的时代,有很多无力表达、难以书写的故事。80后、90后们,怎样在时代背景下划出各自的人生轨迹,又怎样成为时代的一部分,恐怕也不是小编一个人能说明白的。
我们最终会融入生活。我们会作出选择。说不定,你变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那个人,再嘲笑那个曾经更年轻的自己。不过,说《古惑仔》毁了80后……开玩笑,我们怎么会这么轻易被打败?
一个小调查
《古惑仔》是不是毁了80后?其实小编的意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意见~小编邀请大家做一个小小的调查,说说你自己是怎么看《古惑仔》的。当然,我们也希望你能一起回忆那个年代,在评论里分享你的青春、你和古惑仔的故事。
本届美国华裔小姐总决赛将于8月25日(星期六)深夜1时在康州金神大赌场的宴会厅举行,而今年将会作出新..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