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改变了手机网络应用时代的交流方式。然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微信平台实行诈骗。市警总局社区事务部警探杜淑娴指出,纽约已发生多起微信网络犯罪案件,受害者遍布各个年龄层。
微信的便利使得远在天涯的亲朋好友交流起来感觉近在咫尺,动动手指便可分享一张有趣图片、一段温馨语音亦或是一个祝福视频。随着手机网络时代的发展以及微信客户群需求,用户通过微信当中的“摇一摇”以及“附近的人”功能,实现云端交友。然而微信的便利沟通与多元交友方式,却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
杜淑娴警探指出,近期全市范围内接到多起利用微信犯罪的报案。现在有众多华裔民众使用微信,然而微信带来便利的交流之余也带来了麻烦。近期警方接到多起留学生被微信诈骗与勒索的报案,但是以微信为主的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并非只局限于经常使用网络的年轻人族群。中年华裔民众以及耆老,也有不少微信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针对留学生遭遇的微信诈骗,杜淑娴表示,诈骗手段普遍为陌生人添加好友后,在聊天过程中询问对方资料并索取个人照片。在聊天深入至个别香艳话题后,对方索要受害人私密照片,并在得手后以将私密照片或聊天记录上传学校论坛为由勒索钱财。有多个受害人在遭遇此类微信诈骗后报警,从而让纽约警方注意到微信网络诈骗的存在与猖獗。
据杜淑娴警探介绍,年轻华裔受害者在遭遇微信诈骗后普遍会尽快报案并配合警方。然而许许多多的华裔中老年受害者在遭遇微信诈骗后却选择忍气吞声,只为保全面子。杜淑娴16日与社区警员走访华埠3家老人中心,向负责人派发防止微信诈骗海报。
“我知道的案例中就有中年已婚男子因为微信附近人认识了年轻女子,聊天当中涉及辛辣内容,随后被截图并勒索钱财。也有耆老初尝微信网络交友,本以为遇到年轻漂亮的红颜知己,没想到对方却是职业骗子。没吃到嫩草,反而被以桃色聊天记录勒索,不想丢脸只能乖乖交钱。” 杜淑娴说。
杜淑娴指出,也有微信诈骗犯罪分子以网络下载假照片引诱受害者,随后提出网友见面等要求,等受害人到场后才发现等待其人并未网络红颜,而是凶神恶煞的壮汉。犯罪分子要求受害人交出随身财物,并以掌握个人信息为由,威胁受害人不得报警。不少受害人因为怕丢丑不敢报警,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咽。
对于如何防范微信诈骗以及身份盗窃,杜淑娴建议华裔民众勿轻易添加网络陌生人为好友。当陌生人于微信上搭讪并询问个人信息时,应提高警惕并及时删除或举报。当遭遇微信勒索或诈骗时,应第一时间截图存证并及时报警。微信诈骗与祈福党一样,都是针对华人的犯罪,因此华裔社区应该普及防止诈骗知识,并将发现的情况及时通报警方。
热心社区的美国华裔酒店协会主席黄华清在收到警方针对微信诈骗的提示后表示:“现在不论是国内的民众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在使用微信,用户最少也有十几亿。这样大的用户群必然会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眼里的肥肉,因此作为微信的使用者自己也要多留一个心眼,确保自己私人信息的安全。这次纽约警方在遇到涉及华裔社区的案件后很快就做出反应,并告知华裔社区以及民众,我觉得这样非常贴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