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埠的楼宇用途分类图。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各地的传统华埠开始受到所谓“贵族化”的压力,受到地产和城市规划等限制的各类开发商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传统的移民社区,寻找新的开发点。为了详细探究各地华埠的现状,亚美法援处一年多前开始逐街逐户记录纽约、波士顿和费城三地华埠的地产使用情况,尤其是每家商户的性质和规模,以为各界提供一个华人社区现状的真实图景。
法援处于21日首次公布了有关纽约华埠的一份预览报告,题为“华埠今昔”(Chinatown: Then and Now)。在这份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规划系协助制作的图文并重的报告中,调研人员对华埠的楼宇用途和居民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指出华埠的运作极其依赖小商业,而居民贫困率居高不下,但传统家庭和低收入者却日益受到排挤,他们正逐渐被年轻富足的专业人士取代。
报告分析了华埠及部分政府楼所在的下东城社区的3,652幢楼宇,指出在这些楼宇临街一层的2,274家商户中,94%均为小商业。而这些小商业的绝大多数都是提供居民所需的日常用品和可负担的产品及服务。只有极少数的商家是针对游客提供服务。在所有商家中,只有4%属于全美连锁店铺,1%属于本地连锁店铺。
报告指,在被统计的商家中,高端店铺占到12%,包括79间服装店和62间餐厅。这些高端店铺主要集中在Houston和Delancy街之间,该区聚集了大批年轻的学生和专业人士,他们取代了先前的穷苦移民。这一趋势正在稳步上升。
报告也对华埠商家所涉及的行业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与统计。在所有华埠商家中。餐馆占到26%,美容店和杂货店各占9%;服装鞋帽店也占9%,但这些店铺主要集中在高端区域,显示华埠的传统居民较少光顾这些店铺。小电器商店占了5%,首饰店占比3%。而牙医、诊所、中药店和律师及会计公司总共占了3%。
在另一个重要的“贵族化”指标中,纽约华埠的人口从1990年的125,574下降到了116,722人,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变化便是住宅单元里传统的多代同居移民家庭开始大量减少,从82%降至73%,独居的青年专业人士大量增加,从14%涨至24%。此外,房客受到房东骚扰的案件在过去20年里急剧增加,显示低收入者面临日益增加的搬迁压力。而华埠居民的贫困率近年来维持在33%左右,远高于整个纽约市的18%。
就族裔构成而言,目前华埠的亚裔居民占到42%,这与1990年的41%大致持平。白人居民占到20%,西裔居民占到26%。法援处表示,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华埠抗争的居民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份详实的科学依据。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