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萧太后
一、
在北京城东面的通州区,有一座古镇名为张家湾,是从北京到天津的必经之路,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必经之路。这座古镇修建于明代,现在还有一些城门和城墙的残存。张家湾最早有三座古桥,分别位于南门外、东门外和东南便门外。东门外的叫东门桥,因改造河道已经被拆掉一多半,还有一些有雕花的石块,表示当初的建筑也是很精美的。在东南便门外的桥叫做虹桥,这座桥仅仅有一个拱,小巧而美观,年久失修,桥栏板都没了,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的。现在人们虹桥上经过,还要小心翼翼的,以免桥受到损伤。
下面来说说位于张家湾南门外的这座古桥——萧太后桥。桥最早是木制的,在明代时改为石桥。石桥是在明万历三十一年,也就是1603的正月动工的,到1605十月才竣工。并由万历皇帝赐名为“通运桥”,俗称叫萧太后桥。到了清代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曾经小规模的修缮过,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萧太后桥为南北走向,全长约43米,宽约10米,桥下一共有三个石拱券,三个拱券中间的大,两边的小。桥面为平板型,由相互交错的大条石铺成的。桥的两两边设石栏板,每边各有雕刻着狮子的望柱18根。每边的柱头上雕须弥座,座上圆雕狮子,神态各异。最为独特的是,脚踩绣球的大狮子,不管有几个小狮子在身边玩耍,它都是雄性的;而不蹬绣球的大狮子全是雌性的。因此,此桥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不仅狮子神态各异,而且栏板上也雕刻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十分好看。
在干旱的季节里,下到桥中间的桥洞上,可看到水线一下有碑刻,上面清楚的刻着“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建清源陈进儒监造”的字迹。在桥的拱券上,嵌有一块碑记,桥下有镇水兽也十分精美。在桥的北端,有一方汉白玉质的石碑,上面为敕修通运桥的碑记,记载着这座桥在明清时期修建时的历史。张家湾这一带古代时因为漕运,历来船只十分繁多,很多船都要从这座桥下经过。据说,军阀孙殿英在盗掘了慈溪的陵墓以后,曾率领船队装满了盗墓得来的宝贝从桥下经过,结果有一艘船翻了,大量宝贝都落到桥下的淤泥里,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挖到。
这座桥的命名,还是源于桥下的萧太后河。据相关史料显示,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实际上,这条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处支流,自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运河一直滋养着两岸的人们。到了辽代,这条河被进行了拓展加工,成为一条漕运的主航道。其发源地以前是北京城东南部的护城河,再一直向东南方流去,在通州境内汇入凉水河,最后在汇入京杭大运河。在1958年修建引水水渠时,将此河拦腰截断了,现在,萧太后河在水利上的应用,主要就是北京南城河朝阳区南部的排水通道了。
二、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一位大侠萧峰,当辽国皇帝听到他的姓氏时,立即就明白他的出身是“后族族人”。这是什么缘故呢?
萧氏其实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据记载,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有位大臣叫子大心,他被封于萧邑,被称为“萧叔大心”。这就是萧姓的发端。而在辽国,后族姓萧的原因更复杂一些。辽国是从氏族奴隶制社会转变过来的,有一种氏族外通婚的习俗。与创立辽国的耶律氏世代通婚的姓氏家族就叫做后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后,因为追慕汉高祖刘邦,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又认为与耶律氏通婚的后族功劳极大,可比汉开国丞相萧何,就将后族一律改称萧氏。萧氏与耶律氏世代通婚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萧氏成为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有辽一朝,萧氏共有十三名皇后、十三位诸王、十七位北府宰相、二十位驸马。辽国皇帝的后宫中什么姓氏的女子都可能有,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萧姓。因此,虽然辽国也曾经有过非萧姓的后妃,但是太后却都是清一色的萧太后。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萧太后,也就是用来命名这座桥的萧太后,莫过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
萧绰,出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公元953)五月。小名叫做“燕燕”,后世称她为萧燕燕。萧燕燕的父亲叫萧思温,是一位与皇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重臣,萧燕燕的母亲则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萧思温饱读书史。他长期担任留守辽南京(今北京)。可他从来没有在敌对的后周那里,靠自己的本事打过一场胜仗。唯一一次“大胜”,只不过是后周世宗柴荣在战事中途重病退兵,他拣了个现成便宜。但他是皇家贵戚,这场“胜利”仍然给他长了不少脸面,不久后竟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侍郎,成了辽穆宗的左右亲信。
萧思温和她的妻子一共有三个女儿,辽景宗所选中的是最小的老三萧燕燕。这时的萧燕燕只有十六岁,早慧聪明,美丽动人。据说,在三姐妹小的时候,萧思温曾经让她们一起打扫房舍。两个姐姐都只是草草应付了事,只有萧燕燕一丝不苟地完成了父亲交代的事情。萧思温因此对小女儿格外看重,他觉得萧燕燕将来肯定能出人头地、振兴家族。
这时,辽国正处于辽穆宗时期。辽穆宗嗜酒如命、性格残暴,常常为一些小事就将大臣、近侍、奴仆随意砍杀。到了辽应历十九年的二月(公元969年),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一带(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打猎。就在这里的一个夜晚,辽穆宗手下的一些奴仆终于受不了他的虐待,合伙把他杀死了。
皇帝被刺,随行的大臣首先就要追捕凶犯,但在萧思温所想的头等大事却是另一桩:辽穆宗没儿子,谁来继承皇位呢?耶律氏中有资格问津皇位的人不在少数,萧思温则想到了与自己来往甚密的耶律贤。他决定做一次大大的政治投机,发动一次政变。这时,萧思温一面派人封锁消息,一面连夜报告给耶律贤。耶律贤得知后,立刻带着亲信和亲兵卫队跑到,抵达时,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就在穆宗的灵柩前行了即位之礼,就这样当上了辽国的皇帝,他就是辽景宗,也就是未来萧太后的丈夫。
历来,在皇族中争权夺位的事件似乎是很正常的了。在辽代也不例外。辽代也是分封制,凡是皇帝的儿子都能封为王爷。辽国的齐王、宋王等都想争夺皇位,却不料被耶律贤抢先了。结果,他们开始明争暗斗起来,谁杀了辽穆宗此时不再重要。那些杀了辽穆宗的凶手,居然是在五年以后才被抓住的。
辽景宗为了表示感激拥立之情,他一回到上京,就加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等一系列显赫的官职,并封为魏王,还并且征召他的女儿入宫。萧思温知道,以自己夫妇的身份和所立的功劳,女儿入宫定然是前途无量,肯定是要答应的。萧燕燕刚刚进了宫,就被封为贵妃,仅仅过了两个月,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了。与萧燕燕的封妃晋后相对映,萧思温也迅速地成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而危机也随之而来。
三、
辽景宗耶律贤是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是一个病秧子。这其中是有历史缘由的。在公元951年9月4日的傍晚,辽世宗耶律阮在率军出征后周途中,在归化(今河北宣化)遇刺,和两位皇后一起被亲信的大臣耶律察哥所杀。当时耶律贤只有三岁,幸亏一位御用厨师手疾眼快,将他包在毡布中藏进柴草堆里才逃过了一劫。虽然逃得性命,却留下病根,久治不愈,当上皇帝以后,他又患上了风疾,身体非常虚弱,连马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国家大事了。因此,他逐渐开始倚靠皇后萧燕燕处理政务。不用说,萧思温做为国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时的萧思温身份不凡,他是朝中重臣、当朝国丈,在小女儿成为当朝皇后之后,他的大女儿嫁给了齐王,二女儿嫁给了赵王。这两位女婿都有皇位继承权的。有了如此的三个女婿,萧思温权势惊人。可他还是得罪了另一些有实权的契丹贵族,不久被刺杀身亡了。
当时的辽国,经过了辽穆宗十九年的残暴统治之后,国势已日渐衰微。辽景宗非常想励精图治,将国家扶上中兴之路,然而他力不从心。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聪慧过人的皇后身上。萧燕燕开始代替景宗治理国家、推行全面的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得到了尽显才能的机会,也得到了群臣的钦佩和忠诚。不久,也就是萧燕燕十九岁时,她参与到国家政务的处理中。同时还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在他们十四年的夫妻生活里,萧燕燕不但几乎全权掌握了辽景宗一朝的军政大事,还一共为辽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
在萧燕燕的努力下,辽国对外的军事日渐强盛,对内的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辽景宗耶律贤对皇后萧绰的才干也已经非常了解,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他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给了自己的皇后。在古代,皇帝每日的言行都是要记录在案的,而皇后却不必。而辽景宗则下了一条规定,凡是皇后之言也全部像皇帝之言一样记录在案,这等于无形之中,将妻子的地位提升到和自己等同的程度,并且将此著入法令,使得萧燕燕实际上成为大辽国的女皇。
辽乾亨四年九月(公元982年),35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今大同)的焦山行宫。在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这道遗诏将辽国交到了当时年仅29岁的萧燕燕手里。 而这时的萧燕燕已经在事实上治理了辽国13年,但是饱读诗书的她非常了解辽国争夺皇位斗争的残酷,面对自己年仅12岁的长子耶律隆绪,她想到的是现在辽国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易变。这位新寡的太后想到了一个办法,用自己的可怜来笼络中一部分大臣的帮助。她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曾流着眼泪说自己守寡,儿子幼小,而其他王宫大臣们手握实权,怎么办啊?而大臣们看见一向成稳老练的萧燕燕如此可怜,几位重臣都上前安慰并发下重誓说要萧燕燕放心,自己会继续尽忠的。于是,萧燕燕一面重新分封了各个大臣的官职,并解除了一些有威胁的大臣的实权。
这时,萧燕燕摇身一变,就成了萧太后。
四、
在萧燕燕的亲信重臣里,有一个特殊的人物,他就是汉族官员韩德让。韩德让的祖籍在河北玉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建辽之初,曾经多次侵入中原,并掳掠了汉地大量人口,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就在这个时候被掳入北国,成为皇家耶律氏的奴隶。韩知古自幼好学聪明兼有胆识,才华逐渐被阿保机所了解,被任命为高官,一直官至中书令,死后还名列阿保机的二十一名佐命功臣之一,他的儿子们也都是辽国的重臣,并和王室皇族们互相通婚。
韩德让比萧燕燕大13岁,据传,他本来自幼与萧燕燕订有婚约,只是由于辽景宗即位,萧燕燕奉命入宫,姻缘才中途中止。据说,在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太后就对韩德让吐露了多年的情意:“我从前曾与你有过婚约,现在皇上去世,愿与你重谐旧好,再叙前缘。现在我儿子当了皇帝,他也就等于是你的儿子,愿你好生照看!”韩德让更加对萧燕燕忠心耿耿,萧燕燕对他也是完全地信任,让他总领禁军,负责京师的守卫。
此后,韩德让出入宫帐,与萧燕燕情同夫妻。他们之间的情感并没有瞒着任何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都不避讳。也许是韩德让的原因,萧太后对辽国的制度和风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奖励农耕、倡导廉洁、治理冤狱、解放部分奴隶、重组部族……。对于她的私生活,辽国贵族内部也不是没有意见的。韩德让毕竟是一个汉族人,如今不但位高权重,还俨然成了太后的后夫、皇帝的继父。契丹贵族议论纷纷,有些人更以韩德让“非我族类”为由,坚决反对太后对他的宠信。他们倒并不反对萧太后再嫁,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攻击韩德让罢了。萧太后对此毫不在意,两个人依旧情同手足。
可笑的事情就在此时发生了。河北雄县的知州贺令图,及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等人听说了萧太后的风流韵事之后,顿时如获至宝,相继向宋太宗进言,说萧太后和韩德让不清不楚、伤风败俗,定然招来国人痛恨,辽国肯定内乱,上下不齐心,会有谁愿听一个败坏妇德的女人指挥?正是对辽用兵的大好时机。而宋太宗听了众人连篇累牍的汇报,信以为真,终于下定了用兵的决心。
于是,在宋太宗雍熙三年,也就是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的三月,宋太宗不顾辽国对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毅然对辽国发动了大规模的“雍熙北伐”。
五、
萧太后很早就致力于对军事实力的培养。她不但将辽国最出色的将领耶律休哥、萧道宁等人派往与宋相邻的边境镇守,授意他们一切皆以对北宋抵抗用兵为宗旨做各项准备。萧太后对治下将领十分优遇,在她的安排下,辽圣宗耶律隆绪当众与辽大将耶律斜轸交换了弓矢鞍马,结为生死之交。皇帝和臣子拜了把兄弟,北宋的皇帝是万万做不来的。
北宋一方派出了曹彬、潘美、杨业三路大军前来和辽作战。萧太后以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潘美、杨业一路,自己则亲自带着韩德让和儿子辽圣宗赶到南京,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在这年五月,萧太后亲披戎装上阵,一面率兵在正面与曹彬对阵,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军后路,阻断水源粮道。终于在五月形成夹攻之势,使得宋军转胜为败,死伤惨重,竟致于使得易州之东的沙河被尸体所堵塞。曹彬所部的大败,影响到了原本一路取胜的另两路宋军。萧太后因此得以腾出兵力,转向西路宋军。辽帝和太后亲征大胜的消息,鼓舞了辽军的士气,而宋太宗连忙下令全线撤退。撤退的消息则更影响了宋军的士气,使西路军一路连吃败仗
西路宋军终于退至代县一带。宋名将杨业审时度势,认为辽军势头正劲,不能硬拼,再者皇帝已下令撤退,也应该暂避其锋芒。然而同率西路军的潘美和监军王?瓯谱叛钜等ズ土删财矗砭僬降难钜挡豢笆苋瑁浩ニ分荨=峁辛讼籼笏璧娜μ祝萑肓肆删穆穹小5毖钜蛋词孪鹊脑级ǎ酥脸录夜瓤谥保疵挥性袄唇佑Α 悲愤填膺的杨业突围不成,便命部下各寻生路。然而部属无一人愿做逃兵,都誓死相随,最终杨业本人被活捉,悲愤之下绝食而死。包括他的儿子杨延玉在内的所有部属都全数殉国,。
杨业是宋朝名将,屡次战胜辽国,被称为“杨无敌”。萧太后对杨业视死如归的军人气质非常赞叹,为了鼓舞士气,她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 在宣扬辽国国威的目的达到之后,又下令在古北口为杨业修建祠堂,四时祭祀不绝。 自雁云大捷后,萧太后更进一步经略军事,她开始主动地向宋朝挑战,甚至多次亲自披挂上阵、跃马疆场。在所有的战事中,她几乎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威名远扬的一员女将。辽国的声势也在她的一次次旗开得胜中扶摇直上,党项、女真等等周边部族国家都纷纷向辽国称臣纳贡。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在这一年的深秋闰九月,萧太后领着辽圣耶律隆绪、韩德让,率二十万辽国精锐部队南征大宋。在萧太后合宜的战略安排、也在太后皇帝亲征的鼓舞下,辽军势如破竹,两个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阳,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果然,当宋真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高呼“万岁”连延不绝,声震数十里,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这对萧太后的南征大计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久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床子弩射中身亡。辽军未战先丧大将,士气大受影响。萧太后审时度势,又加上韩德让的劝告权衡,决定阵前议和。宋真宗的胆小怕事帮了萧太后的大忙。本来寇准和杨业之子杨延昭是想以战议和,逼使深入宋国领土的萧太后归还幽云十六州的,没想到宋真宗对谈和使曹利用说,只要萧太后答应退兵,不割地,就算给100万金帛也不成问题。寇准对如此态度无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曹利用召到自己面前,动用宰相所能有的权力恐吓:“如果你敢许给辽国超过30万的金帛岁币,我就敢砍你的脑袋!” 曹利用带着皇帝和宰相的双重命令,来到了辽军阵里,萧太后和韩德让并肩坐在驼车上接见了他。经过一番交涉,双方商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当曹利用议和事成,返回行宫汇报时,宋真宗正在帷幕内吃饭,让内侍问他究竟许给辽国多少金帛。曹利用自觉有愧不敢开口,只是伸出三个指头。内侍随即对真宗说:“曹某人伸出三个指头,难道是三百万?”宋真宗大惊失色:“这也太多了!”过一会儿又说:“只要能把事情摆平,再多也认了。” 曹利用在帷外只听到真宗的话,还以为皇帝怪罪自己,连忙上前请罪,说:“臣许之银绢过多。”真宗追问:“到底多少?”曹利用回答道:“三十万。”他满心以为皇帝要责怪自己,没想到真宗一听之下却大喜过望:他方才已经做好了三百万的准备,如今一听竟然省下了十分之九,简直是赚了,于是一扫满脸晦气,阳光灿烂起来,立即对曹利用大加褒奖。
六、
“澶渊之盟”是萧太后一生的巅峰。这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此后120年间,辽宋再未发生过大的战事。这也是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宋真宗一步退让,使得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了北宋遥不可及的梦想。而萧太后的脸上,此刻也没有多少胜利的容光,连年的征战,收入的锐减,部落的内乱,都为辽国埋下了隐患。在“澶渊之盟”过了五年之后,萧太后就长眠黄土。一年零三个月后,她深爱的韩德让也追随她而去。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在中国的历史上正式形成了辽宋南北对峙的局面,并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幽云十六州属于辽国,双方结束了为此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
这使得萧太后的功业更为辽人所景仰。即使在宋朝,她也成为一个传奇。而萧太后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传说更是在北京、河北一带屡见不鲜,就像这座萧太后桥一样。
据《纽约时报》1890年报道,十九世纪末纽约唐人街的华人女性非常少,直到1890年才首次有华人夫妻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