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NY 纽约
NY 纽约 更多城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台湾史前文化遗址
[ 编辑:yaoming | 时间:2013-03-15 09:33:52 | 浏览:376次 ]
分享到:

1928年台北帝国大学成立,其中属于文政学部的土俗人种学教室开始设立,在配合殖民政策的背景下,负责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责任。此一时期的调查活动更具规模,方法也更加系统化。考古学家在台湾各地发现许多重要史前遗址,并且展开考古调查和发掘,可说是奠定了台湾考古学的基础。而他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便是有关于台湾史前人类和文化所属的系统以及他们的来源。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台北帝国大学改为台湾大学,「土俗人种研究室」则改为「考古人类学系」,配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机构,继承日据时代的基础,继续从事考古研究。从民国53年到69年,陆陆续续地发现了大坌坑遗址、八仙洞遗址。八仙洞遗址的发现确立了长滨文化单独性。民国60年代张光直教授所领导的「台湾省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自然史与文化史料科技研究计画」,简称「浊大计划」,一方面提供许多重要的新资料;另一方面则是首次着重考古遗址与生态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而民国70年代最重要的过于卑南遗址的发现。根据遗址中丰富的出土文物,以人类过去文化、行为的解释为主要取向,解释当时可能的社会状况。同时设立许多文物馆、博物馆,宣扬古迹保护理念。

遗址就是过去人类生活所留下的旧址。人类为了求生存,进而发展出来与自然界互动的模式,构成人类的文化。换言之,文化就是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行为模式的总和。在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在环境中留下人类活动的痕迹,这些遗留物出现的地方通常称为遗址。遗址通常都沉埋于泥土之中或水面之下,层层堆积着不同时间的人类所留下来的遗迹,包括生活所需的石器、陶器、骨角器等人工遗物与食物残渣、植物种子等生态遗物,以及房屋基址、墓葬等遗迹。考古学家对遗址进行研究,解读其中的蛛丝马迹,拼凑出史前人类生活的概况,进而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与动力。

柱洞

  台湾地区的考古遗址研究开始于日治初期,近百年来考古学者已经在台湾发现一千多处的史前时代遗址,大都和人类居住活动有关,大致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居住遗址:为大部分遗址最常见的类型,通常都是由人类生活的残留物,如石器、陶片,食物残渣的贝壳、兽骨等堆积而成。还有史前人类的居处的遗迹,如圆山文化的柱洞、卑南文遗址的石材以及台东八仙洞遗址的洞穴。2、墓地遗址: 为埋葬死着的区域,在聚落附近甚至是聚落内部。通常留下是陪葬品、遗骸以及埋葬器具。3、宗教仪式遗址: 只做为宗教仪式所用的地点,功能类似今日的寺庙或教堂。如台东县麒麟遗址就属于宗教遗址。4、农耕或狩猎地: 为史前人类的活动空间,主要是狩猎或农耕用具的遗留。5、器具制造厂与原料区: 史前人类在制作石器的「工厂」遗留的废料、石片。

台湾地区重要遗址分布图

  台湾的史前时代遗址分布范围颇广,就垂直方面来看,主要都在台湾本岛周缘的平地或高度较低的丘陵、台地,是当时较理想的生活环境,因此史前遗址分布颇多。以水平分布来看,台湾东西部都有许多史前遗址分布,另外澎湖群岛、小琉球、绿岛及兰屿等周边的岛屿上也都有史前遗址的发现,显示台湾从古至今就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以及现代人土地利用的影响会导致遗址发现机率的差异。一般说来,西部平原地区因人口稠密、开发较早,遗址发现的频率远低于开发较晚的东部地区。
上一篇:租界的真相
下一篇:汉字的起源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