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孜创作的洋隶书
旅美女艺术家徐孜多年来一直在纽约探索“如何使中国的书法与老外世界零距离”的市场实践。而前不久她接到的一位陌生纽约客的电话令她有了一次全新的创作体验。
徐孜在就此事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位打电话的陌生人问她能否参考他带来的一份书法作品的风格,为他重新创作一幅。徐孜仔细看了他带来的艺术样品后对那人说:“这是中国艺术家徐冰先生的《天书》风格”。而来客则表示:“是的,《天书》我很喜欢,但是我看不懂,你能为我重新创作一幅我能看得懂的书法作品吗?我计划送给我的太太。” 徐孜同意:“我试试吧。”
徐孜收了那位来客的定金,开始查阅中国各种风格的书法资料,并上网观看徐冰发表的《天书》及普及教学资料。她终于在自己熟悉的鼎盛东汉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创作一种“洋隶书”的灵感 ,将西方拉丁化的文字,以东方毛笔书写成蚕头燕尾老外能读懂的方块字。
徐孜表示,自己早年在北京举办宋代歌曲演唱会时就曾由中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亲笔为她书写了“源远流长”四个苍劲的隶书体作为舞台背景,从那时起,她就对隶书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因为它易认易识,字迹工整,从东汉时期流传至今。即使是书法外行,也容易学习与喜爱。此外,不久前徐孜还用隶书风格在纽约的春节期间创作书写过一幅以中国12生肖为题材的字符,并在网络上发表,深受多族裔网友的点赞与好评。特别在今年马年之际,徐孜创作的“快乐马年”字符,获得在纽约著名的格林威治存画廊展出的机会。
徐孜随后与订购者讲出了自己选择“洋隶书”的创作理念,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开始书写订购者创作的一首诗《献给妻子的爱》的“洋隶书”作品。徐孜表示,这位素不相识的“私人订制者”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她也很珍惜这个“私人定制者”给予的信任与创作机会。经过几个昼夜的思考并结合她多年练习书法的实践经验,她终于将任务完成。订购者派秘书开车来取走了作品。几天以后,徐孜收到了订购者的一封电子邮件,出乎预料地写到:“我太太非常喜欢你创作的艺术品,它是我们结婚35周年最好的纪念礼物,我太太能读懂,我们都能读出来,很有趣,我期待着与你新的合作……”
事后,出于好奇,徐孜根据来信者的姓名在网络上阅读到了这位“私人订制者”的介绍,这原来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大律师,为大通银行等许多公司打赢过复杂的大案子,甚至影响到美国最高法院的案例。这令徐孜非常欣喜,并决定进一步发挥自己新创的“洋隶书”风格。由于最近她又获得了美国CFA国际组织成员的艺术天使投资,这也令她如虎添翼,计划用这项资金开发“洋隶书”的网络推广及新的艺术创作。
徐孜表示,“感谢徐冰先生创作的‘天书’网络教育给我的启迪。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现代艺术教育家;更感谢以往各界朋友的支持。厚今而不薄古,重本而不轻洋,是我的创作理念。”
据《纽约时报》1890年报道,十九世纪末纽约唐人街的华人女性非常少,直到1890年才首次有华人夫妻在..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